當然,這只是白華偉的猜測。

不要說劉尊嶺,即便是他自己都覺得難以置信。

道理也很簡單,這類改造工作肯定得在船塢或者船臺上進行,不可能絕對保密,更加別說同時讓多艘貨輪進行改造。

“我只是有所擔心,要真是如此,軍情局也早就發現了。”

“要我說的話,還真有這種可能。”劉尊嶺明顯比白華偉更擔憂,因為他才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指揮官。哪怕是由白華偉承擔主要責任,他這個艦隊參謀長也責無旁貸,至少不可能推脫一空。

白華偉愣了下,不大明白的看著面色嚴肅的劉尊嶺。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在白天的戰鬥中,不管是在霍瓦依群島東邊,還是在阿留群島那邊,出現的都是F14。”

“這說明什麼?”

“紐蘭航母搭載的可不止戰鬥機,而且F14的作戰半徑比A6短。既然F14都能夠飛到阿留群島附近跟部署在烏木基地的戰鬥機爭奪制空權,那為什麼不出動A6,而是動用戰略轟炸機?”

聽劉尊嶺這麼一說,白華偉立即明白過來。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那可是5艘航母!

通常情況,這5艘紐蘭航母都將各搭載1箇中隊的20架A6重型攻擊機,以及2箇中隊的48架A7輕型攻擊機或者F/A18戰鬥攻擊機,總共有340架攻擊機,專門執行制空任務的F14戰鬥機才100多架。

顯然,沒有任何理由只出動F14,讓300多架攻擊機留在飛行甲板上面曬太陽。

關鍵還有,紐蘭空軍在4日白天對阿留群島的轟炸並不是很徹底,烏木空軍基地與基斯海軍航空兵基地均沒有完全喪失出動能力。到夜間,帝國空軍還藉助烏木基地對紐蘭本土發起了戰略反擊。

如果有5艘航母參與攻打阿留群島的作戰行動,就應該把艦載機全都用上!

即便在戰鬥當中遭受了損失,也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說得直接一點,對付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根本就用不了那麼多的艦載攻擊機。

哪怕需要,也能方便的獲得補充,即紐蘭艦隊與本土的距離,並沒有超過重型艦載機的轉場飛行距離。

那麼,在北東望洋上活動的不是5艘航母?

想到這裡,白華偉沒多囉嗦,立即讓通訊參謀把昨天收到的情報,準確說是軍情局提供的衛星照片送過來。

有十幾張,不過都不太清晰。

這些照片由補網發射的偵查衛星拍攝,使用的光學鏡頭都是臨時打造,而且為了避免被敵人的反衛星系統摧毀,部署在相對較高的軌道上。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照片的解析度遠不如“鷹眼”系列偵查衛星,在東西方向上為5米,南北方向為8米,僅能對大型戰艦做出基本辨別。

為了方便使用,軍情局的情報分析人員還在照片上做了標註。

只是,這沒能解決一個問題。

即便是最優秀的情報分析員,也只能透過拍攝到的艦艇的尺寸與輪廓,對其型號與級別做出大致判斷。

比如,艦長超過330米,那肯定是“尼茲”級超級航母。如果只有320米,就很有可能是“紐蘭”級大型航母。至於兩型航母的輪廓,因為都採用斜角甲板,而且“尼茲”級本身就是由“紐蘭”級發展而來,差不多是“紐蘭”級的放大版,所以兩者在外形上並沒有顯著差別。

在一張放大了的照片上,情報分析員專門做了解讀。

“紐蘭”級與“尼茲”級的飛行甲板在佈局上基本沒有區別,都是4座升降機與4條彈射器,而且相對位置都一樣。

要說不同之處,主要是“尼茲”級的艦島稍微靠後,在艦島的後面有1根雷達桅杆。

只是,在偵查衛星拍攝的照片上,這些特徵都非常模糊。

不要說確定航母的具體型號,甚至無法認定這就是航母!

不是航母!?

要說,白華偉與劉尊嶺對此並不陌生。

在歷年的艦隊對抗演習當中,雙方都會想方設法的隱蔽自身行蹤,並且透過偽裝來欺騙對手。

最典型的方法,也就是把大型船隻偽裝成航母。

當然,做起來也不復雜。

通常會選用甲板較為開闊的油輪,先是用鋼管搭成框架,在上面鋪設木板,並且拼成飛行甲板的樣子,然後刷上與航母完全一樣的深灰色油漆。如果要做得更加逼真一些,還可以搭建一座艦島。要是經費足夠用,甚至可以考慮拆掉礙眼的船橋。改造完成後,除了航速不夠快,幾乎能以假亂真。

此外,後來還加上了雷達偽裝與紅外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