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攻心之戰(第2/4頁)
章節報錯
要是情況複雜,比如敵人的兵力密度太大,沒法奪取制高點,進攻部隊將直接呼叫炮火支援。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讓炮兵拆樓。
打到後來,甚至直接安排自行迫擊炮跟隨部隊推進,在遇到由敵人據守的高層建築物的時候,用120毫米迫擊炮把整東大樓直接炸垮。如果建築物足夠牢固,就讓海軍航空兵派攻擊機前來解決戰鬥。
再牢固的建築物也頂不住500千克的重磅炸彈。
何況,在海軍彈藥庫裡,還有裝藥量超過500千克的1000千克級特種高爆彈。
這種特製的高爆彈,爆炸殺傷半徑超過250米,只需要一枚,就能夠把一座十幾層高的大廈炸成碎片。
當然,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進攻部隊的推進速度根本快不起來。
ZT99AL在實戰當中暴露出來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側面與後部裝甲太過薄弱,連單兵火箭彈都抵擋不了!
在損失的那些ZT99AL當中,超過一半是遭到敵人步兵偷襲,側面或者後部裝甲被“鐵拳”與RPG7這類的火箭筒打穿。
為了增強側面與後部的防護強度,很多坦克兵會在炮塔尾部四周,掛上備用的負重輪與履帶,以及一些維修坦克必須用到的工具,比如特製的圓木,不過大多數時候會裝上幾大桶淡水。
當然,這也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
如果採用傳統思路,即透過增加裝甲的厚度來提高防護效能,根本走不通。
不要說把側面與後部裝甲提高到與正面相當的水準,哪怕是達到抵抗火箭彈的水準,也就是大約500毫米均質裝甲鋼的防護強度,像ZT99AL這類主戰坦克,其戰鬥全重肯定會朝過100噸。
顯然,這是不可承受的重量。
驅動100噸的坦克達到每小時70千米的行進速度,需要2500馬力的發動機!
此外,100噸的坦克根本沒有戰略機動性可言,戰術機動性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因為就沒有能讓100噸坦克安全透過的橋樑。
如果把後勤保障也算上,100噸的主戰坦克就絕對是陸軍裝甲部隊的災難。
為此,就只能尋找其他解決辦法。
ZT99AL還在實戰中暴露出一個問題,需要一臺能夠在發動機停止工作的時候,繼續為電子裝置提供電力的小型發動機。道理很簡單,主發動機的油耗太大,即便以怠速執行也會消耗太多燃油,從而導致坦克的持續作戰能力降低,同時還會降低發動機壽命,增加維護保養的難度。
在軍隊裡,決定發動機維護保養,以即使用壽命的,並不是行駛里程,是摩托時間。
就算坦克呆在原地,只要發動機還在運轉,就肯定會對壽命產生影響。
打到現在,只是第5陸戰師就已經報廢了十幾臺坦克發動機!
當然,基層官兵反映的不僅僅是問題。
在所有的主戰平臺當中,有3種裝備特別受前線官兵的歡迎。
第一種就是BZ98步兵戰車。
要說的話,在攻城作戰當中,步兵戰車才是真正的主力。
雖然在大部分時候,BZ98因為裝甲防護不夠,都是躲在ZT99AL的後面,但是發起進攻的時候,步兵最想聽到的,其實就是那門30毫米機關炮開火時的聲音,因為這門機關炮在城市戰當中,幾乎是無堅不摧。
哪怕遇到30毫米機關炮對付不了的堅固目標,BZ98還有重型反坦克導彈可用。
關鍵就是,30毫米機關炮加上重型反坦克導彈的組合,能夠解決在城市戰當中遇到的所有敵人。
如果說有什麼問題,其實就兩點。
一是30毫米機關炮的威力仍然稍微小了一點,如果能增強,對付地堡等堅固目標的作戰效率會提高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