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內部矛盾(第2/4頁)
章節報錯
要說的話,這也是問題所在。
在南方次大陸,除了維繫了幾千年的土邦,還有就是與之相輔相成的社會制度。
像迪迦拉,就因為出生在甘巴拉家族,所以在出生之後不但能夠獲得教育,能夠去布蘭王國深造,還能夠在成年之後順利的步入政壇,並且在家族的支援下,毫無懸念的成為了梵羅國總理。
當然,迪迦拉去過的不止是布蘭王國。
在他留學期間,布蘭王國跟梁夏帝國的關係還非常密切,而且第一次民族獨立運動也已過去,所以他以交換生身份,去梁夏帝國呆了兩年,對這個強大到只能仰望的鄰國有非常深入的瞭解。
關鍵,在梁夏帝國的這兩年,他主修的是歷史!
也就是透過研究梁夏帝國的歷史,迪迦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也很簡單,梁夏帝國有過非常輝煌的歷史,可是在始武大帝建國之前,梁夏帝國的近代史同樣是飽含屈辱。
可是,在始武大帝手上,梁夏帝國不但洗刷了恥辱,還發展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
關鍵還有,不止是始武大帝足夠厲害,也不止擁有戰無不勝的陳炳勳,更加不是八大國柱做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讓梁夏帝國稱霸全球的,其實就一點。
在始武大帝統帥的那幾十年,梁夏帝國經歷了洗心革面般的劇變,不但在對外戰爭中取得了大勝,還透過內部改革廢除了已經存在數千年的舊秩序,透過幾乎是革命的改革為新世界打下了基礎。
說得更加直接一點,就是透過革命重新塑造了整個國家。
這不是簡單的改革,而是要犧牲、要流血,註定要死很多人,也註定要扳倒很多傳統權貴階層的革命!
也就是這幾十年的時間,不但打下了工業化的基礎,還誕生了新權貴階層,也就是現在的工業資本家。
當然,代價肯定是非常慘烈。
短短的幾十年,很多存在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家族,在革命的浪潮中灰飛煙滅。
根據民間傳說,梁夏帝國在始武大帝統治期間,直接或者間接死於戰爭與動亂的人數超過了1500萬!
當時,梁夏帝國的人口不到4億。
在今後所有的戰爭當中,梁夏帝國的陣亡官兵總共都還不到1000萬。
從此就能看出,梁夏帝國為了走上工業化道路,經歷了多慘烈的內部變革。
與之相比,梵羅國缺的也就是這種慘烈的內部變革!
梵羅國就是因為沒有經歷這種慘烈的內部變革,所以在建國之後,並沒有能夠消滅依靠土地生存的舊權貴。
在實現工業化的道路上,就必然會遇到很多的阻力。
那些掌握著土地的權貴階層,已經能夠透過土地獲得豐厚的收穫,過上遠遠超過平民的幸福日子,不存在需要透過變革來提高生活質量的問題,那麼還有什麼理由放棄手裡的既得利益?
放眼全球,所有的工業強國,其實都是透過變革解放被捆綁在土地上的勞動者,才完成了工業化程序。
布蘭亡國的“羊吃人”圈地運動,紐蘭的南北戰爭,梁夏帝國的集權等等,就沒有一個例外!
關鍵還有,這些變革都發生在工業化程序開始之前,最好在建國之後。
可惜的是,梵羅國已經錯過最佳時機。
其實,這個“時機”從來都沒有到來。別忘了,梵羅國至今都沒有統一南方次大陸,也就談不上土地改革。
正是在看透了這些之後,迪迦拉才回到梵羅國,並且加入由其父親主導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