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今非昔比(第2/4頁)
章節報錯
只是,時間太過短促了。
不過,也不見得是壞事。
按照“指10A”發來的報告,從北面來的是共和國衛隊的一個裝甲旅,有數百輛坦克與步兵戰車,兵力差不多是突擊部隊的三倍。如果得到了加強,還有數百名攜帶反坦克導彈與火箭筒的步兵。
要是沒遇到這場沙塵暴,哪怕最後擊敗了敵人,突擊部隊同樣會遭受慘重損失。
從東北方向上襲來的沙塵暴,其實保護了突擊部隊。
根據聯合指揮機的報告,在沙塵暴到來的時候,突擊部隊已經摧毀數十輛坦克,基本上擊潰了伊拉克軍隊。
只是,丁鎮南不敢大意,隨後就下令,讓陸戰隊航空兵做好準備。
在沙塵暴過去之後,立即派出武裝直升機,搜尋與殲滅那些沒有被突擊部隊消滅的伊拉克坦克與戰車。
此外,就是派出運輸直升機,把物資與給養送上去。
如果需要,還要幫助突擊部隊維修受損與出故障的坦克戰車。
總而言之,就是儘快讓突擊部隊恢復作戰能力,好繼續向塞馬沃進發。
不是丁鎮南不體恤基層部隊,更不是說相信劉尊山,而是在前線,暫時沒有能頂上去的裝甲部隊。
沙塵暴同樣導致主力部隊放慢了前進速度。
關鍵還有,後勤保障部隊是跟隨主力部隊活動,很多車輛是臨時調配,並沒有針對新月地區的惡劣環境做必要改進。比如很多軍用卡車沒有更換空其濾清器,在沙塵暴的襲擾下很容易報廢。
如果劉尊山的突擊部隊停了下來,進攻行動必然會受到影響,甚至會戛然而止。
一個師的兵力,聚集在前不著村、後不挨店的荒漠深處,後果將難以設想,何況伊拉克軍隊已經發線這路大軍。
不管有多大的困難,突擊部隊都必須繼續向塞馬沃進發。
所幸的是,情況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
夜間9點左右,在沙塵暴減弱後,丁鎮南收到確切訊息,突擊部隊的損失不是很大,不過有接近一半的坦克戰車因為沙塵暴出了故障,暫時只能組織小部分兵力,大概一個加強連向塞馬沃突擊。
關鍵還有,伊拉克軍隊已被擊潰。
據抓獲的俘虜交代,該部隊是尼布甲尼撒機械化步兵師下面的一個機步旅,在數日之前部署到塞馬沃。
在當天上午才收到訊息,得知聯軍已經突破邊境線,正朝塞勒曼挺進。
用了幾個小時完成準備,該旅就奉命南下阻擊聯軍。
哪裡想到,聯軍的推進速度太快,竟然在當天中午就越過塞勒曼,因此在與聯軍遭遇的時候,該旅根本就沒有做好戰鬥準備,甚至沒有讓裝甲部隊展開,自始至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關鍵就是,該旅的指揮官認定聯軍不會在沙塵暴即將到來的時候發動進攻。
這也符合“指10A”之前發來的戰報。
由此能判斷出,應該是紐蘭共和國的偵查衛星發現突擊部隊,然後由紐蘭情報機構把相關訊息通報給了伊拉克當局。因為指揮系統的效率低下,也許跟保密有關,所以前線部隊晚了幾個小時才收到訊息。
只憑伊拉克軍隊的偵查體系,根本就不可能發現聯軍的突擊部隊。
當然,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紐蘭共和國已經間接捲入了波沙灣戰爭,並且取代了迢曼帝國,成為侯賽因政權的最大支持者。只是礙於波伊國,紐蘭共和國才沒有為伊拉克提供實質的支援。
或許,紐蘭當局正在積極撮合這兩個苦戰了8年的國家。
那麼,就必須考慮來自北面,也就是波伊國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