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戰略收縮(第2/4頁)
章節報錯
可問題是,這一套戰略,根本算不上秘密。
早在十多年前,也就是波伊戰爭結束,帝國海軍的發展受到限制,軍情局就獲得了可靠情報。
紐蘭海軍已針對帝國海軍做出的戰略調整,全面修改了戰略計劃。
其中關鍵,就是利用梵羅國牽制帝國海軍,然後尋找機會殲滅帝國東望洋艦隊,奪取東望洋的制海權,並且攻佔霍瓦依群島。至於是否繼續打下去,則要看交戰情況,特別是雙方兵力對比。
紐蘭海軍有明確的目的。
在開戰後,首先奪取制海權,然後攻佔霍瓦依群島。
如何達到這個目的?
要說的話,這不是什麼秘密。
如果帝國海軍把重兵留在東望洋,那就是以逸待勞,等帝國海軍找上門去,再依託本土優勢擊敗帝國海軍。
紐蘭空軍擁有上千架戰略轟炸機,能擊潰任何靠近其本土的艦隊。
如果帝國海軍向梵炎洋增兵,先解決後顧之憂,紐蘭海軍就主動出擊,爭取在霍瓦依群島的附近打一場殲滅戰。
其實,這也是紐蘭空軍堅持發展重型戰略轟炸機的關鍵所在。
像B52H與B1B這類重型戰略轟炸機,能夠掛載數十枚反艦導彈,對6000千米之外的艦隊發起攻擊。
這個打擊範圍,足夠覆蓋霍瓦依群島。
可見,紐蘭海軍的作戰方案也很有針對性。
現在擺在帝國當局面前的問題是,到底是主動出擊,還是首先穩住梵炎洋。
其實,林世平更傾向於後者。
不是說怕跟紐蘭共和國交戰,而是現在沒有能戰勝紐蘭共和國的絕對把握。
問題,其實就出在了情報上。
因為軍事衛星系統遭到西陸集團攻擊,損失了約三分之二的偵察衛星,所以帝國已經無法對望夕運河保持24小時不間斷的監視。而在茫茫大海上搜尋紐蘭艦隊,那就更加的不靠譜了。
不要忘了,帝國海軍已經放棄在北夕落洋上唯一的海軍基地。
現在,只有幾艘潛艇在北夕落洋活動。
也就是說,不要指望安排潛艇去執行偵查任務。
至於軍事衛星補網發射,以目前進度,至少需要3個月,最多需要4個月,才有可能恢復到戰前水準。
連紐蘭艦隊在哪裡都不知道,談什麼長途奔襲?
再說,5艘航母就夠了?
如果是要去東北東望洋,也就是靠近紐蘭西海岸的海域作戰,首先要考慮的其實是紐蘭空軍的戰略轟炸機。
按照第51特混艦隊的表現,至少要3支三航母戰鬥群,才有足夠的把握。
這等於說,需要等到封存的航母啟封,並且形成戰鬥力,帝國海軍才有發動進攻所需的兵力。
這就不是幾個月能搞定的了。
按海軍提交的計劃,最快都需要1年,才能夠讓第一批封存的大型航母恢復完整的作戰能力。
綜合這些因素,林世平才在情報檔案中強調了一點,紐蘭共和國有可能會提前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