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危機關頭(第2/4頁)
章節報錯
關鍵就是,帝國在陸心海這邊確實沒有多少切身的厲害關係。
保住去墨海的航線?
顯然,就算保住了這條航線,如果沒有能夠守住阿斯特拉罕,依然無法守住至關重要的跋窟。
等到枷鎖陸橋淪陷,這條航線就沒意義了。
從軍事的角度來看,守住阿斯特拉罕的難度並不比守衛新羅西斯克小多少,相對來說還更大。這就是,阿斯特拉罕不但是南下跋窟的必經之地,還是向東攻打東駱沙腹地,乃至掃蕩枷鎖陸橋的基礎。
在拿下阿斯特拉罕之前,西陸集團肯定不會冒險調集重兵強攻新羅西斯克。
守住夕梵運河?
顯然,只要帝國還控制著波沙灣,尤其是南岸的幾個產油國,依然是新月地區霸主,守住夕梵運河就不是問題。
再說,把艦隊部署在窄海同樣能守衛夕梵運河。
只有在掌握了絕對戰略優勢,並且發起戰略反攻的時候,帝國海軍才需要向陸心海增派兵力。
在此之前,肯定是優先保證其他方向。
要說的話,真正讓周湧濤感到驚訝的,其實是西陸集團打擊第51特混艦隊的決心。
如果李深智發來的戰報沒有水分,西陸集團至少出動了80架“火神”轟炸機,還出動了30多架“狂風”AVD戰鬥機,並單方面破壞了忒爾共和國的中立地位,投入與代價不可以說不大!
當然,損失也非常巨大。
至少有48架“火神”在投彈之前被擊落,還有5架在投彈後被擊落,護航戰鬥機也損失了20多架。
要說的話,只是這些轟炸機與戰鬥機的價值就超過了2艘超級航母!
關鍵還有,第51特混艦隊的2艘航母都沒有戰沉。
按第一份戰報,“白止戰”號的損傷已經得到控制,沒有沉沒的風險,甚至已經能夠運作直升機。“李銘博”號的情況稍微糟糕一些,只不過大火已經撲滅,有很大把握保住這艘航母。
必須承認,帝國海軍的航母一直以生存能力強悍而出名。
在上次大戰中,帝國海軍就率先在航母的生存效能上做文章,採用了像小分艙結構這類的方式來提高航母在遭受打擊之後的生存能力。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兩艘“帝都”級多次在戰鬥中遭受重創,卻一次又一次的修復,並且重新回到戰場上,最後還全都堅持到了大戰結束。
帝國海軍在戰後建造的航母,也非常注重生存能力。
“薛遠征”級,總共有4000多個水密艙,而且除了鍋爐倉與輪機艙之外,其他全是小分艙。理論上,哪怕水線以下三分之一的艙室進水,只要進水量沒有超過15000噸,都不會沉沒。
按照工程師給出的結論,或者說理論計算結果,“薛遠征”級最多能扛住10枚重型反艦導彈,或者是4條重型魚雷。
這個生存能力,不是一般的強悍。
其實,帝國海軍一直就有拿退役航母搞生存能力測試的傳統。
不說別的,帝國海軍的大型航母,除了少數改造成為海軍博物館之外,在退役之後全都用於內部測試,沒一艘例外。只是在上次大戰中建造的大型航母,就超過20艘。正是透過這些測試,帝國海軍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獲得了很多經驗,並且全都用在了戰後設計的航母上。
此外,“輝州”號也沒沉沒,至少暫時還沒有沉沒。
雖然在戰報中,提到這艘巡洋艦的情況非常的兇險,隨時有可能翻沉,而且李深智已經給艦長下達了命令,讓艦長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斷,首先保護好官兵,但是“輝州”號的艦長並沒有下達棄艦命令,而且拯救這艘戰艦的行動一直都在進行,最後或許能夠讓其回到亞歷山大港。
也就是說,在損失50多架轟炸機與20多架戰鬥機之後,西陸集團的這次反擊行動竟然連一艘戰艦都沒有擊沉。
當然,最為主要的,還是投入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