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紐蘭海軍打算冒險,那也需要花幾天時間調集支援兵力,並且讓4艘航母組成的戰鬥群部署到位。

只是,李深智卻沒這麼坦然。

收到電報之後,他就提高了警惕,只是忍著沒有下令出動更多艦載機。

關鍵就是,他知道這裡面肯定有問題,卻看不出問題在哪裡。

紐蘭共和國出兵參戰嗎?

確實有這樣的可能,不過像海軍司令部分析的,哪怕是全速動員,也要在幾天之後才能產生影響。

只是用船隻把部隊運到夕落洋的對岸,就至少需要十天。

如果把前期動員與相關準備考慮進去,至少需要2個月,才能派遣地面部隊去大陸戰場參加戰鬥。

這裡面還沒考慮指揮方面的問題。

因為數十年的隔閡,所以紐蘭軍隊未必能夠融入西陸集團的指揮體系,西陸集團也未必會為紐蘭軍隊做出改變。

如果按照戰場劃分,並各自為戰,那就需要更多的時間。

要說的話,最大的威脅,其實是紐蘭空軍的戰略轟炸機。

不說新式的B1B,哪怕是B52H,也能掛載12枚反艦巡航導彈,並飛行數千千米發起攻擊。

其實,讓轟炸機使用射程超過600千米的反艦巡航導彈,就是由紐蘭空軍首創。

只是,紐蘭空軍一直就認為,一次投射更多的反艦導彈,要比使用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更加可靠,所以紐蘭空軍發展的是質量在1噸以內,B1B與B52H這類轟炸機能掛載24枚的亞音速反艦導彈。

可問題是,西陸集團不缺轟炸機。

哪怕西陸集團沒有真正意義的戰略轟炸機,全是中程轟炸機,擁有的數量也在1000架以上。

組織幾十架轟炸機發起攻擊,並不是什麼難事。

如果考慮到安排紐蘭轟炸機長途奔襲,需要解決指揮協調的問題,還不如直接動用自己的中型轟炸機。

潛艇?

同樣是偽命題。

紐蘭海軍有數十艘大型攻擊潛艇,可是主要部署在東望洋上,而且部署在夕落洋的潛艇也主要在北夕落洋執行反潛任務。

在過去的數十年裡,紐蘭海軍很少派潛艇來陸心海,更不要說到東陸心海活動。

此外,西陸集團同樣不缺乏潛艇。

即便布蘭皇家海軍與迢曼海軍的潛艇都在北夕落洋執行反潛任務,也能靠羅利王國、洛克國與斯班王國的潛艇來對付在東陸心海活動的第51特混艦隊,沒必要捨近求遠,更別說潛艇需要提前部署。

可見,紐蘭海軍在這個時候把艦隊全都派出來,或許跟軍事行動無關。

政治意義?

想到這裡,李深智嚇了一跳。

透過行動表明參戰的立場與決心?

要是的話,這或許是促成西陸集團發動攻擊的最後一個必要條件。

道理也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