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反擊行動(第1/4頁)
章節報錯
嚴格說來,“次要任務”其實更重要。
就是張家正提到的,轟炸西駱沙的首都莫薩城,摧毀總統府、總參謀部與國家電信中心這些戰略目標。
如果說炸掉西陸集團前線司令部,能爭取幾天時間,那麼打掉西駱沙中樞神經,或許就能夠提前發起反擊。
在說這件事的時候,王慶恩提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打到現在,西陸集團其他國家幾乎都在看熱鬧。直接站戰的,就只有迢曼帝國,而且投入的兵力僅一個裝甲旅。
當然,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戰爭才打了幾天。
可問題是,除迢曼帝國之外,西陸集團其他主要成員國,都沒有按照承諾派遣地面部隊參戰。
離前線最近的一支“盟軍”,還在第聶伯河那邊的基輔。
即便現在出發,這些部隊最快都要在三天之後才能抵達前線。
要命的是,兵力也不夠。
在基輔那邊只有1個羅利機步旅,1個洛克快反旅,1個斯班裝甲旅與1個布蘭加強合成營。
關鍵,這些部隊都沒有滿員。
3個旅加上1個加強營,總共才1萬餘名官兵。
其實,就算是滿編也沒有2萬人。
這點兵力,能夠做什麼?
就王慶恩所說,西駱沙當局對盟友的懈怠感到非常不滿,而且前線的失利,加重了不滿情緒。
在西駱沙軍隊裡面,對盟友的憤恨情緒已經非常嚴重了。
關鍵其實就在這裡。
如果進攻打得順利,就算盟友的反應速度慢一點也沒多大的問題,畢竟勝利具有鼓舞士氣的作用。
現在的問題是,進攻行動進行得很不順利。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西駱沙軍隊的官兵都覺得,在前線遭遇的挫敗跟盟友不願意投入兵力有很大關係。
當然,這麼說確實有點牽強,也可以說在推卸責任。
客觀的講,西陸集團的其他國家並不是不給力,是西駱沙軍隊自己搞砸了。
在戰前擬定的作戰計劃當中,盟軍的參戰時間設定在開戰後一個星期,而且主要承擔的支援任務,最多充當預備隊。
至少在開戰之後的一週裡面,西駱沙軍隊得獨自承擔起進攻重任。
這麼安排,或者說戰略計劃中確定的這個時間,並不是想當然的決定,而是受客觀因素限制。
簡單的說,就是包括迢曼帝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需要花一週時間進行動員,以及向前線運送作戰部隊。
其實,只是運送與集結作戰部隊就需要好幾天。
現在的情況是,戰鬥才打了3天,西駱沙軍隊就拼光預備隊,要盟友立即出兵支援。
當然,也不是說盟友就沒有問題。
要說的話,迢曼帝國等盟友提供的支援確實沒到位,存在巨大的問題。
不說別的,迢曼空軍到現在都沒投入主力部隊,而且派遣的戰術航空兵一直在戰線後方活動,執行的防禦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