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西陸集團只能在地面上做文章。

這就是全球獨一無二的,部署在鐵路上的指揮列車。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西駱沙這邊總共有20列指揮列車,都有承擔戰役以上級別作戰行動的能力。

西陸集團的前線司令部,肯定在其中一列上面。

要想找到這列指揮列車,就沒那麼容易了。

從伏爾加河西岸到西大陸另外一端的加萊海峽,有全球密度最大,也可以說是最完善的鐵路系統。

因為一直主張戰略進攻,還需要動員眾多盟國,更加得確保在局面發生轉變的時候能夠迅速完成部署調整,所以在西駱沙與迢曼帝國之間,擁有總里程超過10萬千米的鐵路,以及大大小小上千座車站。

其實,這也是西陸集團把司令部放在列車上的關鍵所在。

依靠這套複雜、嚴密與繁瑣的鐵路網,指揮列車能夠到達任何需要到達的地方!

此外,在伏爾加河以東地區,鐵路網也非常的發達。

關鍵還有,西陸集團的地面部隊,必須依託鐵路提供的後勤保障,也就只能沿著鐵路線推進。

那麼,指揮列車還能夠跟隨作戰部隊一同向前推進。

把司令部放在列車上面,最大的好處,其實是能躲避可能遭到的打擊。

以帝國空軍的戰略打擊能力,摧毀固定部署的司令部根本就沒有難度,只看是否願意付出足夠的代價。

可是,要對付一列行進中的列車,就沒那麼容易了。

戰爭爆發之後,在戰線西邊的平原上,隨時有數千趟列車在執行。

更加要命的是,沒法透過常規偵查手段區別指揮列車與貨運列車。

帝國空軍再是強大,也不可能同時攻擊幾千趟列車。

可見,只是找到指揮列車就是天大的麻煩。

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

跟普通列車比,指揮列車最為顯著的特點,其實就是需要頻繁的進站,以便利用設在沿途的通訊結點。

雖然在指揮列車上,肯定有很多電臺,還能獲得其他平臺的協助,確保能夠直接給作戰部隊下達命令,但是任何無線電訊號都可能被敵人截獲,測算出訊號源的準確位置,再發起攻擊。

此外,無線電訊號加密也是一個問題。

在理論上,沒有無法破解的密碼,因此就算是加密電報,也有可能被破解,並洩漏軍事機密。

總而言之,西陸集團的指揮列車,主要依靠設定在鐵路沿線的通訊接入點,使用地面通訊線路來傳送作戰命令。

其實,在西駱沙所有列車站裡面都有類似的通訊接入點。

此外,在鐵路沿線,每隔幾十千米還有備用接入點。

只不過在戰爭時期,因為有大量軍列向前線運送部隊與物資,所以指揮列車往往會去小車站。

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地方,還會使用支線鐵路上的備用接入點。

和平時期,軍情局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搞清楚西陸集團設在前沿地帶的臨時接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