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問題又轉了回來。

攻打基布要塞之前,需要登陸索科特拉島,至少得控制一座港口,在沿海地區建立軍用機場。

當然,如果能夠順利登陸索科特拉島,也就沒有必要找陸軍航空兵幫忙了。

最後,還是海軍做出了讓步。

在9月底之前,登陸索科特拉島,並且在10月份,進軍波沙灣期間完成攻佔行動,確保在11月份,即陸軍攻打波伊國的同時,能夠以索科特拉島為基地攻打基布要塞,減輕陸軍的作戰負擔。

嚴格的說,其實是讓陸軍航空兵能夠集中兵力支援在波沙灣方向上的進攻行動。

關鍵就是,不再謀求攻佔整個索科特拉島。

因為投入兵力不夠,時間也不算充足,所以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用有限的兵力攻佔整個索科特拉島。

這可是一座面積超過3600平方千米的大島。

雖然島上的駐軍只有幾百人,而且沒有配備重武器,但是這是一座與世隔絕的荒島,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現代化基礎設施。在離開沿海地區之後,根本就沒有可以向島嶼腹地延伸的道路。

正是如此,也沒必要佔領整個索科特拉島。

要說的話,進攻索科特拉島,最為麻煩的事情,其實是在當地修建港口與機場,等於搞基礎建設。

所幸的是,如果只是在沿海地區折騰,這個問題反到不嚴重。

帝國當前,最不缺的就是願意到戰線前方的危險地區工作的外籍勞工。

在會議上,薛遠征已經明確提到,還做了保證,在進軍波沙灣與攻打基布要塞期間,能夠動用100萬狹夷勞工。

按照薛遠征的意思,現在不是勞工不夠用,而是太多了!

在西北方向上,已經有近200萬狹夷勞工在為帝國軍隊服務,以每天約10千米的速度向西鋪設鐵路。在東南地區,也有接近100萬狹夷勞工在修建道路與港口,以及經營橡膠之類特種種植園。

關鍵就是,每天有數千名透過考核的狹夷勞工來到帝國。

哪怕不用支付報酬,也要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用財政官員的話說,狹夷勞工在帝國耽擱一天,只是基本的生活補助,帝國當局都要損失上百萬金元。

帝國能接連不斷的發動戰略進攻,數量眾多的狹夷勞工功不可沒。

顯然,在索科特拉島方向上,只要有足夠多的裝置,工程物資跟得上,最多需要幾千名勞工。

重點,其實是在波沙灣那邊。

在會議上,楊志遠已經提到,布蘭王國做好了放棄波沙灣的準備,肯定會在放棄的時候盡最大努力破壞當地的油田。

帝國當局已經對此有所準備,主要就是提前預定開採石油的裝置。

當然,還有數量充足的勞工隊伍。

此外就是,在攻打波伊國的行動開始之後,肯定需要佔領與控制港口,修復遭到損毀的基礎設施。

總而言之,依靠規模龐大的勞工隊伍,帝國軍隊不再需要像過去那樣,受到後勤保障與基礎設施所累。

要說的話,這也算是狹夷皇國在將功贖罪。

會議持續到深夜才結束。

在離開首輔官邸前,劉長勳打了電話,讓海軍司令部的作戰參謀擬定電令,第二十一特混艦隊與第二十二特混艦隊立即出發。

至於攻打索科特拉島的部隊,一直在斯里蘭卡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