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鄭江明所說,一萬噸從紐蘭聯邦發出的貨物,只有大約4000噸能順利到達駱沙聯邦的摩爾曼斯克。

補充被擊沉的運輸船隻,也需要耗費大量資源。

此外,駱沙聯邦對援助物資的利用效率非常的低下。

比如紐蘭聯邦提供的1500輛M3與M4坦克,全都配備給二線部隊,沒有用到正面戰場上。

可見,只要駱沙聯邦還沒有戰敗,就會繼續消耗紐蘭聯邦的戰爭潛力。

不過,這些都不是關鍵原因。

鄭江明還提到一點。

薛遠征不希望陸軍在巨大陸戰場迅速取勝,最為關鍵的原因,其實是不想給國內的綏靖份子提供停戰理由。

雖然紐蘭聯邦還沒戰敗,但是帝國海軍已經取得足夠的戰略優勢,也基本上奪回在上次大戰中損失的海外領地。至於謀求更多的海外領地,或者是擴張勢力範圍,一直不是帝國的目的。

控制與霸佔東望洋?

哪怕帝國軍民有這樣的想法,帝國高層也不會如此無知。

即便是薛遠征,也承認徹底打敗紐蘭聯邦有非常巨大的難度,還肯定得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要說的話,就算戰勝了紐蘭聯邦,那也肯定是得不償失。

這意味著,在政治層面上沒有可行性。

從長遠看,帝國能追求的最為理想的結果,其實就是讓紐蘭聯邦承認戰敗,並且接受由帝國主導國際秩序。

關鍵還有,紐蘭聯邦與帝國不存在明確的,或者說是現實的利益衝突。

在30年之前,紐蘭聯邦還跟帝國有著共同的利益,推翻由布蘭王國等老牌帝國主宰的國際秩序。

相反,駱沙聯邦跟帝國有直接的利益衝突,而且對帝國本土構成嚴重威脅。

正是如此,決定這場戰爭該在什麼時候結束的頭號原因,並不在東望洋上。

在巨大陸!

擊敗駱沙聯邦,消除本土收到的威脅之後,還有什麼理由繼續打下去,或者說繼續打下去能獲得什麼樣的現實利益?

要說的話,本土的絕對安全也是帝國建立以來,追求的最高目標。

當年,始武大帝發動針對駱沙帝國的戰爭,也就是為了本土安全。

用鄭江明的話來說,在駱沙聯邦戰敗之後,就算薛遠征不肯讓步,國內的綏靖份子也會提出停戰。

關鍵就是,沒人能保證迢曼帝國等盟友願意繼續打下去!

不要忘了,對迢曼帝國來說,頭號威脅同樣是駱沙聯邦。

從地緣角度看,之前的駱沙帝國,現在的駱沙聯邦,一直是梁夏帝國與迢曼帝國保持同盟關係的基礎。

此外,迢曼帝國已經擊敗洛克共和國,控制了西大陸的西部地區,甚至出兵控制了北玄地區。

除了駱沙聯邦,迢曼帝國已經是西大陸實質上的霸主了!

那麼,在布蘭王國宣佈戰敗,讓出陸心海的制海權,甚至是交出夕梵運河之後,迢曼帝國還有什麼理由繼續打下去?

上百年來,迢曼帝國尋求的,不就是稱霸西大陸與遨遊夕落洋嗎?

顯然,只要迢曼當局認定見好就收是最理想的選擇,那麼在擊敗駱沙聯邦之後,大戰就很有可能宣告結束。

可惜的是,和平肯定無法長久的維持下去。

不出所料,20年後戰爭將再次爆發。

其實,這也是薛遠征一直堅持以取得全面勝利為目標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