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第二戰場(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最初的時候,駱沙聯邦一直堅持要紐蘭聯邦針對梁夏帝國開闢第二戰場,達到牽制梁夏軍隊的目的。
可惜的是,難度太大了。
反攻狹夷皇國,或者進攻南珠國,都要跨越整個東望洋,因此必須面對長達上萬千米的海運航線。
關鍵還有,紐蘭海軍沒有掌握制海權。
如果梁夏帝國攻打奧洲,進軍西南東望洋,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
正是如此,在反覆商討了幾個月之後,在紐蘭聯邦答應提高援助之後,駱沙聯邦的領導人才同意,可以考慮在針對迢曼帝國的方向上開闢第二戰場,透過攻打迢曼帝國降低駱沙聯邦的壓力。
如此一來,落山聯邦就能把更多兵力用在東邊。
只是,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梁夏帝國已經加強在巨大陸戰場上的投入,還一路高奏凱歌,已經把戰線推進到了闊海東邊。
因為羅利王國加入協約集團,加上忒爾共和國突然參戰,所以在陸心海方向上,迢曼帝國的投入其實遠遠低於預期,也就有足夠多的兵力用來鞏固東部防線,同時加強在西大陸西部的防禦部署。
在總體態勢上,協約集團在世界島的戰略優勢非常明顯。
正是如此,在之前的幾個月,紐蘭陸軍航空兵不顧巨大損失,加大了對迢曼帝國的戰略轟炸力度。
受此影響,紐蘭聯邦擴大了戰略轟炸機的生產規模。
可問題是,僅僅是轟炸無法擊敗迢曼帝國,而且巨大的損失也意味著,高強度戰略轟炸不可持續。
折騰了幾個月,最終才確定,在北玄地區西部登陸。
此舉,不但能夠逼迫迢曼帝國向北玄地區增兵,還能緩解夕梵運河那邊的壓力,加強在陸心海的軍事存在。
如果在北玄地區的作戰行動進展順利,還可以考慮把馬耳他當成跳板,攻打羅利王國的本土。
按照洛福斯的說法,如果能逼迫羅利王國提前退出戰爭,或首先擊敗羅利王國,也不失為取勝的可行之策。
不要忘了,同盟集團的狹夷皇國已經戰敗。
此外,在拿下羅利王國之後,不但能夠鞏固在陸心海的優勢,還能夠向東推進拿忒爾共和國開刀。
在戰略層面上,只要擊敗忒爾共和國,就能夠讓梁夏帝國與迢曼帝國各自為陣。
要說的話,這其實是擊敗協約集團的唯一辦法。
上次大戰,同盟集團能反敗為勝,除了紐蘭聯邦在關鍵時刻參戰,還跟擊敗忒爾帝國有很大關係。
只是,這一套反擊戰略,意味著紐蘭聯邦必須加強在陸軍的投入,特別是採購更多的坦克與火炮。
毫無疑問,這意味著能夠分給海軍的資源會大幅度減少。
按照洛福斯的說法,海軍當前的造艦規模,最多能夠維持到明年年底,在地面戰打起來之後,或者是被迫在西南東望洋與奧洲跟梁夏軍隊交戰,海軍就必須減少一部分次要戰艦的建造數量。
或許,到最後連主力戰艦都無法得到保證。
透過全面動員,能夠解決一部分問題,卻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洛福斯跟尼茲說這些事,是希望尼茲明白,以海軍為主的戰略最多能維持一年,留給尼茲扳回局面的時間也就只有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