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有得有失(第2/2頁)
章節報錯
首先被砍掉的,肯定是造價高昂的大型巡洋艦。
雖然在幾個月之前,包括尼茲在內的,眾多海軍將領還認為,大型巡洋艦是彌補防空力量不足的第一選擇,但是到現在,連尼茲都不得不承認,造價達到“衣華”級八成,戰鬥力卻相差甚遠的“阿拉斯”級大型巡洋艦其實是一塊雞肋,說成拖累也沒錯,完全沒必要繼續建造。
為此,尼茲也向洛福斯做出保證,在已經開工的4艘建成後,不再建造大型巡洋艦。
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尼茲沒有提樑夏海軍。
原因也很簡單,梁夏海軍首先建造大型巡洋艦,而且沒有因為造價高昂而放棄,反到加大了建造數量。
當然,這是因為梁夏帝國的工業實力更加強大。
雖然按照戰前,新曆98年與新曆99年的統計資料,紐蘭聯邦的鋼鐵產量分別達到梁夏帝國的94%與96%,差距是微乎其微,但是一個國家的戰爭動員能力,肯定不會體現在統計資料當中。
關鍵還有,梁夏帝國的鋼鐵產量,其實一直是過剩。
因為勞動力的價格更加昂貴,所以在和平時期,梁夏帝國幾乎不出口鋼鐵,生產出來的全都自用。
結果就是,梁夏帝國的鋼鐵廠幾乎全都存在開工不足的問題!
戰爭時期,哪怕不進行動員,梁夏帝國的鋼鐵產量都能提高大約40%。
至於紐蘭聯邦,因為一直是鋼鐵出口大國,鋼鐵廠的產能得到了充分發揮,所以戰時的增幅不會太大。
只是就大型巡洋艦而眼,還跟雙方的設計思路有關。
梁夏海軍建造的大型巡洋艦,其實就是用來取代快速戰列艦,為航母提供直接掩護的防空艦。
主要價值,其實就兩個。
一是掩護航母,二是指揮艦隊的防空作戰。
其他戰術指標,哪怕必須有,也不追求過高的目標。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梁夏海軍的第一種大型巡洋艦,配備的從迢曼帝國直接引進專利生產的280毫米艦炮。
因為拿來就用,還跟“迢曼”級裝甲巡洋艦的主炮通用,所以生產成本非常低。
當然,效能也不可能好到哪裡去。
此外就是,因為梁夏海軍有專職旗艦,所以不需要由大型巡洋艦充當旗艦,只是電子裝置就節省了一大筆開支。
至於裝甲防護,更是隻是重巡洋艦的水準。
透過這一系列辦法,梁夏海軍把大型巡洋艦的造價,控制在同時期重巡洋艦的一點五倍左右。
當然,排水量也限制在25000噸以內。
可惜的是,紐蘭海軍把大型巡洋艦當成快速戰列艦的替代品,不但要具備強大的防空戰鬥力,其他方面也不能降低。
比如,配備的12英寸艦炮就是全新研製。
因為採購數量有限,所以在平攤研製費用之後,價格十分的離譜。
此外,4艘“阿拉斯”級都是按照艦隊旗艦的標準建造,配備了大量通訊裝置,進一步推高造價。
與高昂的造價相比,效能自然是不值一提。
用洛福斯的話來說,採購4艘“阿拉斯”的經費能夠建造3艘“衣華”級,那為什麼不建造“衣華”級?
可問題是,對紐蘭海軍來說,“衣華”級同樣太過昂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