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大戰爆發(第2/4頁)
章節報錯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樣的局面並不少見,其中幾次還演變成了衝突,最後還是平息了下去。
這次卻不一樣!
空軍方面,已經把僅有的2架“指10A”派了過來,而且部署在鄂木斯克,距離前線就只有1000多千米。如果有需要,空軍還可以把部署在波沙灣的那架聯合指揮機調過來,加強這邊的監視力度。
從“指10A”在波沙灣戰場上的表現來看,聯合指揮機在空地協同方面有十分巨大,而且不可替代的價值。
此外,鄂木斯克的空軍基地,一直就是空軍在西北戰區的大本營,主要就用來部署預警機等大型支援飛機。
原因也很簡單,該基地恰好在西陸集團陸基巡航導彈與中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之外。
要說的話,在開戰之後,最需要提防的就是西陸集團的導彈攻擊。
這也是帝國空軍一直重視戰鬥機作戰半徑,並且儘量讓戰鬥機靠後部署的關鍵所在。
如果把作戰飛機集中部署在前沿機場,極有可能在敵人的首輪突襲中全軍覆沒。
為此,空軍還在前沿區域修建了大量野戰機場,以彌補前沿機場容納能力不足,無法支撐全部戰術飛機的問題。
不管怎樣,從戰鬥機飛行員帶來的訊息看,局面非常的緊張,戰鬥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爆發。
其實,這麼說也不是很準確。
按照廉旭升的判斷,西陸集團在天亮後發起進攻的可能更大一些,最有可能在黎明前後開始火力準備。
按標準的進攻戰術,在地面部隊強渡伏爾加河之前,進行2個小時的火力準備,那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當然,肯定以導彈突擊開始。
按照西陸集團歷年來進行的軍事演習,特別是在最近這幾年,在戰役開始階段,火力突擊主要依靠多達上萬枚的巡航導彈與彈道導彈,而且在導彈突擊過後,也就是重創東方集團的防禦性空中力量之後,才會出動航空兵,對處於戰役縱深範圍之內的主要軍事基地進行大規模轟炸。
只是,不管以什麼方式發起進攻,地面推進都得在白天進行。
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西陸集團地面部隊缺乏夜戰裝備,基本上沒有夜戰能力,所以會盡量的避免在夜間發動進攻。
為了提高首輪進攻強度,通常把進攻發起的時間安排在黎明。
其實,波沙灣那邊的戰鬥已經說明了問題。
幾乎用全套西陸集團的裝備武裝起來的伊拉克軍隊,就沒什麼像樣的,或者說是值得一提的夜戰能力。
陸軍尤其如此!
雖然賣給伊拉克的T72M是猴版,比駱沙民主共和國自用的T72B差得多,更別說西駱沙軍隊還有T64與T80這些高檔貨,但是在較為關鍵的電子技術上,西駱沙一直就存在巨大的欠缺。
其實,即便是整個西陸集團,在電子領域也沒有多少值得炫耀的地方。
比如由洛克國研製,在去年才定型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一直沒有量產,就是配套的電子裝置沒有能夠透過驗收,其宣稱的當今全球最先進的“獵殲”系統多次送測都沒有達到軍方提出的效能指標。
即便是迢曼帝國的“豹2”,也有同樣的問題。
按照迢曼陸軍做的規劃,要到A4型,才能夠獲得配套的紅外成像夜視儀,然後再對之前生產的型號進行改進。
同樣是受電子裝置限制,西陸集團至今沒有研製出像樣的武裝直升機!
其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是洛克國設計與生產的“小羚羊”AS341,而嚴格說來,這種最大起飛重量還不到2噸的直升機,與“武裝”根本就扯不上關係,更像是應急作品,或者說拿來充數。
迢曼陸軍就更絕了,在民用小型直升機上安裝一套發射系統,掛上幾枚反坦克導彈,就宣稱是武裝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