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踹門之戰(第1/4頁)
章節報錯
必須承認,丁鎮南確實很有膽魄,而且十分的果斷。
雖然在之前幾年的聯合演習當中,陸航武裝直升機的超低空突防機率一直很高,但是肯定沒達到百分之百,而且武裝直升機在暴露行蹤後,肯定會遭到防空火力打擊,也很容易被擊落。
如果陸航的突擊行動以失敗收場,那麼現在出動的這些空中打擊力量,幾乎都會在距離目標幾百千米的地方被發現。
其實,只要陸航的突擊行動沒有能夠按照計劃完成,就會讓伊拉克防空部隊獲得至少一個小時的準備時間。
這也是選擇那座機動部署防空警戒雷達的關鍵所在。
因為機動部署,所以該部隊只能使用無線電裝置跟後方聯絡,即無法使用抗干擾效能更好的有線電話。
這就是關鍵的關鍵!
之前幾天,該部隊一直就在使用無線電臺,而且反覆跟後方聯絡,其工作頻率與工作模式早就被帝國空軍的電子偵察機掌握。
在發起攻擊的時候,帝國空軍的電子偵察機能對其進行壓制干擾。
這意味著,該部隊無法在遭到攻擊之後立即向後方彙報情況,也就是無法立即發出警報訊號。
當然,前提是沒有別的電臺,或者是陸航的突擊摧毀了所有的指揮車。
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哪怕只有一輛指揮車沒被完全摧毀,只有一部之前沒有用過的備用電臺還能使用,該部隊都能立即發出警告,而伊拉克的防空部隊將由此獲得1個小時的準備時間。
這也是丁鎮南下令按照原計劃發起攻擊的關鍵所在。
真要推遲一個小時,敵人就能獲得一個小時的準備時間,而立即出手,敵人獲得的準備時間會短得多。
對行動效率並不高的伊拉克防空部隊來說,一個小時與半個小時有很大的差別。
那麼,陸航的突擊得手了嗎?
快到1點,別說是其他參謀,連丁鎮南都稍微有點緊張。
所幸的是,也只是緊張了幾分鐘。
“成功了!”
通訊參謀大聲喊叫出來之後,指揮中心裡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準確說是參謀軍官全都安靜了下來。
顯然,大家都沒有反應過來。
“成功了,已成功摧毀0號目標,陸航的武裝直升機群正在返航。”
直到這個時候,其他參謀才明白過來。
丁鎮南也暗自鬆了口氣,不過沒有跟其他參謀慶祝,而是讓通訊參謀馬上去安排接應特種部隊的行動。
在突擊行動取得成功後,就得讓陸航派直升機去把深入敵後的特種部隊接回來。
至於突擊行動,已經發起了,沒必要調整。
…………
5分鐘前,伊拉克腹地。
完成轉向之後,廉明陽控制“直10A”回到超低空,只是沒貼近地面,而是保持著大約50米的飛行高度。
在這個高度上,防撞雷達能正常工作,還可以使用輔助駕駛功能。
自動駕駛?
還沒有開發出能夠讓直升機使用的自動駕駛系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