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系統之戰(第2/4頁)
章節報錯
如此一來,岱曼空軍的攻擊機就能夠在防空導彈的射程之外投射彈藥,避免進入巴格達上空冒險。
巴鐵空軍也將出動30多架作戰飛機,重點轟炸巴士拉附近的伊拉克軍營。
這麼安排,主要是巴鐵的作戰飛機部署在阿聯酋與阿曼,距離伊拉克較遠,沒法深入伊拉克境內。
其實,這也是大部分盟軍的問題。
南趾王國、麻萊國與南珠國的參戰部隊都因為部署在卡達與阿聯酋,而且戰機的作戰半徑偏短,所以被派往伊拉克的南部地區,或者去轟炸科威特境內的伊軍,儘可能的避免給後勤保障增添負擔。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不給帝國空軍的加油機添麻煩。
別看帝國空軍安排了40多架大型加油機,海軍也準備了幾十架夥伴式加油機,可是相對多達800架的出動量,以及得在2個多小時內完成打擊任務的作戰強度,這些加油機未必夠用!
至於產油國集團的參戰力量,全都被派去轟炸科威特境內的伊軍。
這也是沙烏地等產油國集團成員國的唯一要求。
除了對空作戰,在對地打擊方面,只針對入侵科威特的伊軍,不針對伊拉克的本土。
按照沙烏地方面的解釋,只是不想把槍口對準無辜的伊拉克民眾。
安排首輪突擊任務其實算不上麻煩事,而且很多戰術級別的工作,也不需要丁鎮南親自負責。
往年進行“西進”聯合演習,反覆演練過類似情況。
就算這次加上了沙烏地這些非同盟的友好國家,安排作戰行動的時候,也不存在太大的難度。
真正的麻煩其實是“踹門行動”。
在每年的“西進”演習當中,這個問題都會被提到,而且成為熱點討論的話題,還一直沒得出理想的解決辦法。
說得直接一點,面對現代化防空系統,空中突擊的風險十分巨大。
伊拉克擁有波沙灣地區最嚴密的防空系統!
經歷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又有迢曼帝國的全力支援,伊拉克用上百部雷達與數千枚防空導彈,搭建起了整個波沙灣地區最為嚴密,也是密度最大的防空系統,號稱能夠應付任何級別的外來入侵。
此外,伊拉克軍隊還保留了上萬門高射炮。
平心而論,伊拉克的防空系統並不差,充當主力的防空雷達與防空導彈都來自迢曼帝國或者西陸集團的其他成員國。
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軍隊依靠這些防空系統,擊落了上百架波伊戰鬥機!
按照推演,採用傳統的突防戰術,要做好損失80到100架戰鬥機的思想準備。
關鍵還有,遭受如此巨大的損失之後,未必能完成突擊任務。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帝國空軍一直在研究突破防空網的戰術,簡直是不惜血本。
發展至今,帝國空軍終結出來的戰術,已經不是突破防空網那麼簡單的了。
在現代化的軍事體系中,防空其實只是一部分,因此突破敵人的防空網只是達到目的必須具備的條件,而不是要達到的目的。
正是如此,擬定計劃的時候,丁鎮南就在反覆強調,突破防空網只是其一,關鍵是在第一時間摧毀或癱瘓伊拉克的通訊指揮系統,遲滯伊軍指揮系統的反應速度,並且由此掌握戰鬥主動權。
可見,關鍵是通訊指揮系統,而不是防空系統。
或者說兩者有同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