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束手就擒(第2/2頁)
章節報錯
最主要的體現,其實是在設計思路上。
條約型戰列艦,在設計的時候體現得最為突出的特點是,首先確定標準排水量,然後根據可以選用的技術裝置,由海軍確定具體戰術效能指標,經過權衡與取捨之後,拿出詳細的設計方案。
因為噸位有限,所以沒辦法做到盡善盡美。
結果就是,條約型戰列艦總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給人一種美中不足的感覺。
比如紐蘭海軍的“北卡”級,因為需要達到較快的航速,加大了艦體長度,導致縱向穩定性不夠,快速航行時前甲板會嚴重上浪,而且在某些航速區間,還會出現危及結構安全的劇烈震動。
此外,“北卡”級的裝甲防護根本就沒有達到戰列艦的水準,跟戰列巡洋艦差不多。
設計上的缺陷,在“南達”級上同樣存在。
不同的是,針對“北卡”級暴露出的問題,特別是防護薄弱,“南達”級走了另外一個極端,即儘量縮短艦體長度。
標準排水量差不多38000噸的快速戰列艦,艦體長度跟1萬噸出頭的重巡洋艦相當。
由此帶來的最為嚴重的問題,還不是不到28節的航速,而是甲板面積很狹窄,沒辦法部署太多的高射炮。
只有27節出頭的最高航速,已經註定“南達”級並不是理想的防空戰艦。
正是如此,斯普才讓4艘“南達”級組成了第53特混艦隊,為“埃塞”號提供防空掩護的依然是2艘“北卡”級。
相對而言,梁夏海軍的“南珠海”級就不存在這些問題。
因為大幅度放寬了噸位,所以“南珠海”級的艦長超過了260米,不但有超過30節的航速,還有巨大的甲板。
毫無疑問,“南珠海”級本身就是按防空戰艦的標準設計的。
當然,並不能否認其強大的對海作戰能力。
不管是9門55倍徑400毫米主炮,還是8座雙聯裝130毫米副炮,還有2座用途明確的炮瞄雷達,都超過了“南達”級,甚至比還在建造的“衣華”級更加強大,絕對是當今最強的快速戰列艦。
關鍵,有足足6艘!
當然,其實是8艘,另外2艘編在夕落洋艦隊裡面。
此外,梁夏海軍的第三種快速戰列艦,也就是傳說中的“穆阿海”級已經開工,第一批建造數量多達8艘。
按斯普獲得的情報,“穆阿海”級的標準排水量超過5萬噸!
不說具體配置,只是這個噸位就足以碾壓現在的所有快速戰列艦。
關鍵還有,在噸位相當的情況下,梁夏海軍主力艦的戰鬥力一直就是全球第一。可以說是一直被追趕,從沒被超越。
顯然,在視野範圍內的戰鬥,快速戰列艦依然是無敵的存在。
不說別的,只是6艘“南珠海”級所產生的強大壓迫感,就能讓紐蘭海軍官兵覺得呼吸困難。
雙方快速戰列艦的差距足以證明,紐蘭聯邦拼盡全力都不是梁夏帝國的對手。
雙方在工業領域的差距,其實並不像很多紐蘭人所想象的難麼小。
說得簡單一點,紐蘭聯邦在全面動員的情況下,也就只是跟還沒有進行全面戰爭動員的梁夏帝國持平。
如果梁夏帝國進行全面動員,工業產能至少能提高3成。
這個差距,根本無法用別的方式彌補。
敗在梁夏海軍手裡,其實一點都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