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年裡,紐蘭陸航與布蘭皇家空軍的轟炸機,一直依靠西大陸上的標誌性建築物進行導航,而且效果很不錯。比如洛克國諾曼底地區的一座燈塔,在好幾個月裡為數十支轟炸機群提供了定位服務。

雖然地表可以破壞,比如在捱了幾個月的轟炸之後,迢曼軍隊炸掉了那座燈塔,但是總會有別的地標,而且很多沒法用人力摧毀,比如說蜿蜒連綿的萊茵河,還有星羅密佈的城鎮村莊。

其實,迢曼空軍與帝國陸航遠征航空大隊,也在用類似方法轟炸布蘭王國。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迢曼空軍的轟炸機群都是沿布蘭本島東部海岸線北上,轟炸北面的工業城鎮。

在海洋上作戰,就沒這麼理想了。

如果攻擊距離只有幾百千米,準確說是在700千米以內,那麼靠慣性導航裝置,再採用適當戰術,能夠解決定位導航的問題,或者說消除導航偏差所產生的影響,確保能找到攻擊目標。

再遠,定位導航就是天大的問題。

最直接的影響,其實就是需要執行攻擊任務的作戰飛機預留更多燃油,以便在到達作戰海域之後,有更多的時間來搜尋目標。

可問題是,這還是帶彈飛行。

即便是重型轟炸機,在滿載炸彈的情況下,航程也不會太遠。

拿紐蘭聯邦主力轟炸機B17來說,雖然其標稱的作戰半徑超過1500千米,可是返航預留燃油僅35%。

如果滿載飛行,最大航程也才2200千米左右。

即便在返航前丟掉炸彈,B17在餘留執行1個小時搜尋任務的燃油之後,作戰半徑也就只有1200千米。

正是受到這些限制,即便是帝國海軍的岸基航空兵,也沒法對1000多千米之外的艦隊發起有效攻擊。

至於紐蘭軍隊,那就更加如此了。

這也是衛軍在這個時候打破無線電靜默的關鍵所在。

第二十二特混艦隊已經離開危險海域,而且在第二十一特混艦隊的西南方向上,只是距離已經擴大到500千米。

主要就是,第二十二特混艦隊的撤退航向更加偏西,而另外3支特混艦隊偏北。

當然,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不出所料的話,部署在萊桑島上的遠端戰鬥機已經趕到,開始為第二十二特混艦隊提供防空掩護。

只是,白止戰的心情並沒有好轉。

不止第二十二特混艦隊,而是所有特混艦隊都沒有遭到攻擊。

天亮之後,連偵察機與巡邏機都沒有出現。

彷彿,紐蘭軍隊並沒有截獲來自群島北面的無線電訊號,沒發現已經殺到家門外的帝國艦隊。

裝置故障,或者是疏忽大意?

都不可能。

霍瓦依群島上有十幾座監聽電臺,覆蓋了幾乎所有波段,不可能所有監聽電臺在同一時間出故障。

至於疏忽大意,就更加不可能了。

就算士氣低落,基層官兵也不會全都翫忽職守,而且雷達操作人員是技術軍人,紀律性更強。

至少帝國海軍的技術官兵更遵守紀律。

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紐蘭軍隊放棄了攻擊機會。

可問題是,為什麼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