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爾早已投靠紐蘭聯邦,自然會格外倚重紐蘭駐軍。

正是如此,帝國高層一直沒把布蘭王國投降的事情放在心上,至少覺得在短期內不存在這種可能。

顯然,迢曼當局不這麼認為。

這是梁夏帝國與迢曼帝國最嚴重的分歧之一。

按帝國自身的情況,肯定是希望首先打敗駱沙聯邦,然後調集足夠的兵力,跨過東望洋遠征紐蘭本土。

只是,迢曼帝國更希望首先擊敗布蘭王國。

這麼一來,才能夠集中兵力攻打駱沙聯邦,也才能夠在擊敗駱沙聯邦之後,立即解除已經持續了快3年的戰爭狀態。

當然,還跟雙方的利害得失有關。

如果首先對付駱沙聯邦,迢曼帝國就得繼續在兩線作戰,所承受的戰爭壓力並不會有明顯的降低。因為暫時不存在遠征夕落洋的問題,所以在打敗駱沙聯邦之前,梁夏帝國的戰爭負擔不會增加多少。

要是首先幹掉布蘭王國,迢曼帝國的壓力就會降低很多,而梁夏帝國要同時擔負起進軍夕落洋的重任。

當然,從戰後的格局看,那就更加如此了。

說得直接一點,只有消除了後顧之憂,迢曼帝國才能在西大陸東部戰場上投入足夠多的兵力,盡最大的努力擴大佔領區,比如佔領與控制駱沙聯邦西部地區,從而最大限度的向東擴充套件戰略縱深。

如果受到拖累,必然會讓梁夏帝國在該方向上佔到便宜。

可見,只要能夠讓布蘭王國投降,迢曼帝國必然會無所不用其極。

在拿到第三份電報之後,白止戰才回到了指揮中心。

迢曼陸軍確實早有準備,在布蘭王國爆發政變之後,就動用2000餘架運輸機,向布蘭王國南部地區空投了3個空降師,控制了多佛海峽對岸的幾座小城鎮,以及至關重要的黒斯廷斯。

此外,迢曼海軍的本土艦隊已經出港,正在開往黒斯廷斯的途中。

因為獲得了由布蘭軍政府提供的多佛海峽航線資料,即佈雷情況,所以不存在要繞過布蘭本土的問題,迢曼艦隊很快就能出現在黒斯廷斯外面,支援登陸的空降部隊,並且送去至關重要的重型裝備。

南面,羅利艦隊也已經北上。

雖然還沒鎖定勝局,但是以目前情況,就算發生了奇蹟,也沒辦法消滅已經攻入布蘭本土的迢曼軍隊。

為此,海軍司令部已經下達命令,讓劉向真率艦隊開赴比斯開灣。

換句話說,提前發起攻打布蘭本土的作戰行動。

當然,說“攻打”其實不夠準確。

在夜間10點左右,也就是3個小時之後,海軍司令部發來確切訊息,布蘭王**政府已經宣佈,跟迢曼帝國正式達成投降協議,並且按照協議的要求,向由迢曼帝國代表的協約集團投降。

關鍵就是,軍政府的投降命令獲得了皇家陸軍與皇家空軍的支援。

至於皇家海軍,因為早已經潰不成軍,所以是否支援軍政府,對當前的局面都沒有太大影響。

不過,這條訊息也讓白止戰很是震驚。

布蘭軍政府並沒有在投降宣言中提到梁夏帝國。

自始至終,梁夏帝國都沒有參與跟布蘭王國的秘密談判,對布蘭王國開出的投降條件更加是一無所知。

此外,迢曼帝國也沒有通報此事!

也就是說,這是迢曼帝國單方面跟布蘭王國達成的投降協議。

這違背了讓協約集團維繫至今的集體決策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