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取捨的結果(第2/2頁)
章節報錯
做出調整之後,大型巡洋艦不再是“巡洋艦殺手”,而是成了“航母保鏢”。
簡單的說,除非是跟掩護航母有關的,其他任何效能都可以降低,甚至是捨去。
在最初的設計版本當中,帝國海軍為大型巡洋艦配備的200毫米艦炮,數量都是重巡洋艦的標準配置,3座三聯裝主炮炮塔,因此除了因為排水量更大,在高海況下的射擊穩定性更好一些之外,主炮火力並沒有超過重巡洋艦,反到因為艦體大,被單面積大,在對戰中反而佔不到便宜。
正是如此,在設計階段,大型巡洋艦依然遭到眾多海軍將領反對。
只是,所有人都得面對現實。
最嚴峻的現實就是,帝國確實沒有足夠的大型船臺,在保證航母建造工作之後,還能建造足夠多的快速戰列艦。
“南珠海”級的建造工作因為船臺不夠而多次推遲。
按當時的規劃,最多能用三分之一的船臺時間建造護航戰艦,另外三分之二的船臺時間都得用來建造航母。如果依然選擇快速戰列艦,就無法達到一比一的標準。因為戰列艦的建造工序更復雜,佔用的船臺時間更長,所有隻用一半的船臺時間,建造數量大約只有航母的三分之一。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就算快速戰列艦的戰損率遠低於航母,也不可能只有航母的三分之一。
正是如此,在“行省”級的建造工作啟動之後,大型巡洋艦正式上馬,準確的說是正式開工。
有趣的是,即便是在開工的時候,選擇的也是200毫米主炮。
為了儘快讓大型巡洋艦服役,海軍也管不了那麼多。別忘了,之前的遠洋巡洋艦還配備的150毫米艦炮呢。
在動工大約3個月之後,帝國海軍拿到迢曼帝國的280毫米艦炮,並臨時決定用在大型巡洋艦上。
所幸的是,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要在今後更換主炮。
此外,為大型巡洋艦訂購的主炮炮塔,其實就是重巡洋艦的炮塔,也就能夠直接用到重巡洋艦上。
至於艦體結構,當時還沒進行到炮塔這個部分,不存在大幅度調整的問題。
正是如此,這種被命名為“淮河”級的大型巡洋艦,其實是一種較為單純的,主要司職防空的大型戰艦。
在作戰能力上,“淮河”級強調的就是防空。
當然,從命名來看,也足以表明,帝國海軍仍然把大型巡洋艦當成主力艦看待,賦予其戰列巡洋艦的名稱。
因為大幅度的降低了其他方面的要求,包括用280毫米主炮,把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降低到了15萬馬力,大幅度簡化裝甲防護,所以“淮河”級的造價僅相當於“南珠海”級的6成。
第二批次的造價還不到“南珠海”級第一批次的五成。
按照造船廠的報告,如果再建造一批,哪怕針對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小範圍改進,都能夠把造價再降低2成。
顯然,這個價格有足夠巨大的吸引力。
單純以防空戰鬥力來說,“淮河”級並不比“南珠海”級差,甚至要更強一些。
當然,大型巡洋艦的價值還不僅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