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是現在的帝國,哪怕再過幾十年,也沒有能力統治全球,至少不可能把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統一起來。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傢俱有這樣的實力。

那麼,到最後戰爭依然在所難免。

即便再退一步,帝國完成了統一大業,那又怎麼樣?

以歷史的輪迴來看,大一統的局面最多也就能維持200多年,此後就會是席捲全球的大規模戰亂。

以當今聖上的角度,顯然不會在乎幾十年後的事情。

在總體戰略上,聖上其實傾向於見好就收,而不是耗盡全力追求全面勝利。

說得直接一點:當年的始武大帝,都得在葉堡調轉馬頭,現在的帝國,難道還有比始武大帝更英明的統帥?

其實,就算有,又有誰敢承認呢?

此外,在“動盪之夜”過後,薛遠征再也沒去過樞密院。

用張小卿的話來說,他在跟聖上鬥氣。

以帝國現在的體制,聖上還真拿他沒辦法。

次日上午,白止戰就去了海軍司令部。

從劉長勳那瞭解到情況,證明了張小卿說的話,首輔跟聖上的矛盾已經半公開化了。

所幸的是,局面依然在首輔掌握之中。

讓白止戰略感意外的是,劉長勳並沒有讓他利用駙馬的身份居中調解,而是讓他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

儘快在東望洋發動戰略進攻。

用劉長勳的話來說,最後不管是主張見好就收的聖上獲得主動權,還是在首輔統帥下繼續打下去,要想維護帝國的利益,都需要在戰場上取得勝利,而且最好是能鎖定最終結局的大勝。

有這個能力的,也就只有白止戰。

當然,白止戰不笨,立即明白了劉長勳的意思。

首輔與聖上的矛盾,是神仙打架。就算白止戰有駙馬的身份,還深得太后喜愛,因為沒有自己的家族,所以在這場高層的鬥爭中,根本沒有發言權,如果不小心捲進去了,甚至沒辦法自保!

這裡,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

薛遠征身後是唐家,而唐家一直就是帝國頭號政治家族。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帝國首輔幾乎都來自唐家,或者是唐家的代言人。

顯然,薛遠征與聖上的矛盾,其實是相權與皇權的矛盾。

在這樣的鬥爭當中,擁有皇室成員與帝國海軍將領雙重身份的白止戰,反到是成了風箱裡的耗子。

要搞不好的話,肯定兩頭不討好。

用劉長勳的話來說,帝都是是非之地,最好是敬而遠之。

在見到劉長勳之前,白止戰還想去找首輔談談,或許能提供一些幫助。只是在見了劉長勳後,他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是盡力或者不盡力的問題,而是現在去找薛遠征,反到會事與願違。

在薛遠征眼裡,他是帝國的駙馬,標準的皇室成員。反過來,在聖上眼裡,他是不折不扣的海軍將領,聽首輔調遣。

張小卿沒有讓白止戰先進攻拜見太后,而是來找劉長勳,就與此有關。

白止戰的直接上級是海軍總司令。

只是,帝都現在這局勢,確實是離開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