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回帝國本土的途中,準確說在離開獅泉城之後的第3天,艦隊已經到達雙車海峽的西邊,即將離開炎海的時候,白止戰才收到了海軍司令部發來的最新訊息,直羅要塞那邊的戰鬥已經結束。

就像他預料的,劉向真指揮的特混艦隊首先突襲了直落要塞與丹吉爾,奪取了戰場的制海權與制空權。

不過,跟白止戰的預料不同的是,率先殺出陸心海的並不是特混艦隊,也不是由護航戰艦組成的突擊編隊,是羅利艦隊。

在發動襲擊的當晚,羅利艦隊就在特混艦隊的掩護下透過了直落要塞。

嚴格的說,其實是由帝國海軍派出去的掃雷艦開路,強行清掃出一條航道。

羅利艦隊的運氣很不錯,透過直羅海峽的時候,並沒有發生意外,反到是執行任務的掃雷艦在返回的時候,有3艘觸雷,其中2艘被直接炸沉,另外1艘在趕去接應的驅逐艦到達之後也沉到了海底。

在羅利艦隊威脅下,布蘭船隊就沒能直接開赴直羅要塞。

只要羅利艦隊還在直羅海峽西邊活動,布蘭運輸船隊無論如何都無法到達直羅要塞。

至於派艦隊奪回制海權,顯然想多了。

在第三十一特混艦隊趕到前,迢曼空軍已經派遣一個航空大隊進駐了巴利阿里群島,而且展開了行動。

要說的話,也就是迢曼空軍積極行動,帝國艦隊才順利發起攻擊。

在沒有制海權,也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之下,布蘭軍隊拿什麼對付羅利艦隊?

關鍵,帝國海軍的特混艦隊就在海峽東邊,而艦載機的作戰半徑高達800千米,能夠為羅利艦隊提供掩護,攻擊任何靠近或者試圖靠近海峽的艦艇與船隻,並消滅前去攻擊羅利艦隊的艦船。

要說的話,羅利艦隊殺入夕落洋,其實是前出執行偵查任務。

用周湧濤的話來說,就算給羅利艦隊指揮官一個天做膽,他也不敢率領艦隊離開帝國特混艦隊的掩護海域。

其實,在作戰計劃當中就體現了出來。

如果遭遇布蘭艦隊,羅利艦隊直接撤退到直羅海峽裡面,等待跟特混艦隊匯合。

為此,劉向真專門做了部署,讓2艘“南珠海”級組成突擊編隊,在傍晚的時候前出到海峽東邊,確保在夜間,特別是在爆發遭遇戰的情況下,能夠火速殺出去,跟羅利艦隊並肩作戰。

嚴格的說,其實是避免羅利艦隊崩潰。

大概擔心布蘭皇家海軍會派艦隊過來決戰,或者向北玄地區,特別是在艦載航空兵打擊範圍之外的卡薩布蘭卡增兵,所以在羅利艦隊進入夕落洋後,沒有立即發動攻打直羅要塞與丹吉爾的作戰行動。

不過,也不僅如此。

按照海軍司令部發來的訊息,雙方在進攻的方向上存在嚴重分歧。

迢曼軍隊覺得應該首先攻打直羅要塞,不僅是為了照顧斯班王國,還跟作戰難度有很大關係。

簡單的說,在艦隊的支援下,攻打直羅要塞能事半功倍。

此外,還跟下一階段的作戰行動有關。

在拿下了直羅要塞之後,就能夠控制直羅海峽,再發起攻打丹吉爾的作戰行動,對艦隊的依賴度將大幅度降低。

只是,帝國海軍不這麼認為。

雖然直羅要塞的面積小得多,守衛要塞的布蘭軍隊未必有足夠計程車氣,但是要塞的堅固程度肯定非同一般,何況布蘭王國在此苦心經營數百年。相對的,丹吉爾是一座規模不大的港口城市,各方面都比不上要塞。

顯然,打下丹吉爾之後,再攻打直羅要塞,要更加容易一些。

此外,拿下丹吉爾,還能堵死北玄地區同盟聯軍的退路,也就避免了在攻打直羅要塞之後還得強攻北玄地區的問題。

最大問題,其實是推遲了收復直羅要塞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