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進軍窄海(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為被動探測,所以存在很多的問題。
在發現了潛艇之後,最多能大致判斷出潛艇的方位,也就是所在方向。即便後來用無線電監聽電臺的定位原理,同時使用兩部聽音器,透過探測角度確定潛艇的位置,那也需要離得足夠近。
此外,聲波會在海底與海面反射,會對聽音器產生干擾。
正是如此,在依靠聽音器的時代,反潛戰艦主要是依靠續航力的優勢,呆在潛艇出沒的海域,一直等到潛艇的電能或者氧氣耗光,不得不浮上來充電與換氣,再用艦炮或者深水炸彈將潛艇擊沉。
為此,反潛作戰往往就是一場耐力的比拼。
此外,還需要那麼一點運氣。
有的時候就算蹲守2到3天,最終依然是一無所獲。
對於以護航為主的反潛作戰來說,這個辦法顯然不可行,不可能因為發現了疑似潛艇的海下物體就讓一艘反潛戰艦留下蹲點。
直到聲納出現,反潛的局面才出現了轉變。
關鍵就是,聲納能夠準確的鎖定潛艇,從而讓反潛戰艦知道該往哪處海域開火,大幅度的提高了升水炸彈的命中率。
按照帝國海軍做的測試,聲納把反潛驅逐艦的攻擊效率提高了20倍!
正是如此,從年初開始,帝國海軍陸續給反潛戰艦配備聲納,利用休整與維護的機會組織艦長等主要軍官進行技能培訓。從今年開始,海軍學院還開設了相關的課程,專門負責培訓聲納操作員。
當然,帝國海軍擁有的反潛利器不止聲納。
與聲納一起交付給海軍,在反潛作戰中發揮作用的,還有火箭推進的深水炸彈。
依靠火箭推進,深水家彈第一次具備遠端攻擊能力,讓反潛戰艦能在幾千米之外向潛艇開火,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必須航行到潛艇上方才能投彈,也就能更有效的發揮出聲納的作用。
此外,為了提高投彈的密度,帝國海軍還開發出了專用的發射器。
其實,就是從陸軍的火箭炮那獲得的靈感。
簡單的說,就是把發射管組合到一起,向目標海域投資大量深水炸彈,透過加大投彈密度提高命中率。
也可以說成是覆蓋打擊。
與火箭炮不同的是,發射管並不是平行的,而是有一定夾角,確保發射出去的深水炸彈遍佈整片海域。
現在,還用上了子母彈,也就是一枚火箭安裝幾枚,甚至幾十枚小型深水炸彈。
這個靈感,其實來自一個大膽的推測。
那些受傷後返回的潛艇,幾乎都遭到重創,喪失了下潛能力,反到沒有多少損傷較輕的潛艇僥倖返回。一名潛艇部隊的年輕參謀提出,沒有返航的潛艇全都戰沉,因此不受重視的輕微損傷更加致命。
正是如此,才有了單枚質量為50千克,裝藥量才8千克的微型集束深水炸彈。
因為更輕更小,所以在投擲量相同的時候,能把投彈的數量提高數倍,等於把覆蓋範圍擴大數倍。
後來,帝國海軍開發出了磁感應近炸引信,讓深水炸彈能在潛艇附近引爆,不需要直接命中潛艇,也不需要在發射之前確定引爆深度,不但提高了作戰效率,還大幅度的提高了命中率。
當然,即便用水壓引信,以集束方式發起攻擊的火箭助推深水炸彈也極具威脅。
帝國海軍也是被逼出來,畢竟紐蘭潛艇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讓帝國海軍必須大力發展反潛技術。
正是有了反潛利器,也才有了攻入窄海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