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兵力,不足以擊潰羅利軍隊,但是肯定能夠奪取至關重要的交通樞紐,從而為地面部隊進入羅利王國打下基礎。

如果帝國海軍能夠提供幫助,那就再好不過了。

此外,迢曼軍隊還擬定了攻打羅利王國的作戰計劃,包括派空降兵突擊控制羅利王國的首都,在開戰之後控制其高層領導人,盡最大努力降低負面影響,確保在行動結束之後能夠保持局勢穩定。

要說的話,關鍵就是要保持局勢穩定。

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只要羅利王國爆發了動亂,受損的都是協約集團,而且首當其衝的就是迢曼帝國。

其實,這也是鄭江明今晚最大的收穫。

按迢曼情報官員透露的訊息,如果帝國海軍能保證在近期攻入陸心海,並且奪得陸心海的制海權,迢曼帝國會提前採取行動,以雷霆之勢控制羅利王國,帝國海軍的主要任務就是封鎖羅利王國。

這也是控制整個環陸心海地區的關鍵一步。

對於這個提議,鄭江明提到,帝國高層非常感興趣。

理由就是,能夠一舉解決羅利王國與忒爾共和國的矛盾。在帝國高層眼裡,忒爾共和國明顯是更加重要的盟友。

如果必須在兩個盟友當中選一個的話,那肯定是忒爾共和國。

不過,關鍵在迢曼帝國。

拉羅利王國與忒爾共和國入盟的都是迢曼帝國,因此到底該怎麼選擇,迢曼帝國才有決定權。

只是,無緣無故對羅利王國下手,負面影響也非常突出。

關鍵就是,羅利王國不管怎麼說,都是協約集團的成員。大戰還沒有結束,迢曼帝國拿盟友開刀,而做為盟主的梁夏帝國卻熟視無睹,肯定會讓其他們盟友寒心,並引發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猜疑。

不說別的,駱沙聯邦中途反水就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此外,協約集團被兩大帝國把持,也不是什麼秘密。

早在大戰爆發之前,紐蘭聯邦與布蘭王國等同盟集團的國家透過宣傳,把協約集團說成是兩大老舊帝國的工具,是在為兩大帝國服務,而所有加入該集團的國家,都是兩大帝國的走狗。

雖然這些宣傳針對的上一次全球大戰,但是產生的影響依然不可低估。

要說的話,忒爾共和國那麼晚才參戰,就與這些的宣傳有關,即忒爾共和國的不得不顧慮國內民眾的感受。哪怕知道參戰的時間越早,獲得的好處越大,也只能等到時機成熟才能選擇立場。

當然,這也跟忒爾共和國的國情有關。

現在的忒爾共和國,是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後建立起來的世俗國家,建國基礎就是反封建與反帝國。

現在,大戰還沒有結束,鬧出自相殘殺的事情,後果將難以設想。

為了一個羅利王國丟掉大好局勢,肯定不划算。如果還因此導致局面逆轉,那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真要如此,帝國當局絕不會答應。

用鄭江明的話來說,同盟集團或許也是料定這一點,才沒有策反羅利王國。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讓羅利王國成為隱患,然後逼迢曼帝國動手。

只要矛盾擴大,協約集團就有可能從內部瓦解。

顯然,同盟集團的領導人很清楚,羅利王國就是二百五,沒多大貢獻,各種各樣的要求反到不少。

對於這種國家,肯定是能利用就利用,而結盟就另當別論了。

正是如此,迢曼當局才沒有下定決心。

用鄭江明的話來說,現在欠缺的就是一個理由。

那麼,這個理由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