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收到電報之後,白止戰立即想到,這肯定跟國內的局勢有關,而且未必是為了壓制奧洲西北的紐蘭航空兵。

只是,白止戰一直猜不透真實的原因。

虛晃一槍?

有這樣的可能,畢竟攻打索科特拉島,轟炸基布要塞與進軍波沙灣的行動,進行得都很順利,動用的兵力,特別是陸戰隊並沒有預料的那麼多,充當戰役預備隊的2個陸戰師至今都在馬爾地夫待命。

至於用來投送陸戰隊的登陸艦隊,早就回到瓜達爾,運輸船隊則在科倫坡。

也就是說,只需要10來天時間,就能組織陸戰隊發起登陸作戰行動,比如去攻打基布要塞。

此外,在戰略層面上也有攻打基布要塞的必要。

這裡跟夕梵運河那邊的戰鬥有關。

為了支援策應帝國軍隊,迢曼軍隊在沒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發動進攻,而且投入的兵力比計劃的還多。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迢曼軍隊在夕梵運河方向上的進攻行動,最多能夠維持到11月的下旬。如果提前結束毫無意義的進攻行動,而且適當的調整部署,或許能夠依靠節省下來的物資多堅持一個月。

不過,最多堅持到年底,北玄地區的迢曼軍隊就將彈盡糧絕!

馬耳他那邊的局面也不是很樂觀。

哪怕迢曼守軍打得極為頑強,還能在夜間獲得空投補給,但是沒有制空權,迢曼軍隊根本守不住陣地。

總而言之,帝國海軍必須得考慮加快推進速度,提前發起攻打基布要塞的作戰行動。

至於難度,反到是次要問題。

由之前的戰鬥來看,有理由相信,攻打基布要塞的難度不會大到哪去,特別是在已經佔領索科特拉島的情況下。

可問題是,白止戰覺得問題沒有這麼簡單。

就算要殺個回馬槍,也沒必要搞這麼多的名堂。

說得直接一點,布蘭軍隊現在是四面楚歌,各條戰線上都很吃緊,根本就沒辦法向基布要塞增兵。

要說的話,向基布要塞運送作戰物資都很困難。

那麼,強攻基布要塞有什麼難度可言?

既然強攻沒有難度,那麼直接派艦隊過去,再支援陸戰隊登陸就行了。

至於紐蘭海軍,隔著整個梵炎洋,哪怕有威脅,也不會太大。

只要提前做好部署,加強防範與警惕,肯定能夠及時發現迫近的威脅,不存在因為紐蘭艦隊而放棄攻打基布要塞的可能。

就算海軍現在強攻基布要塞,而且進行得一帆風順,也未必能夠及時打通前往陸心海的航線。

簡單的說,就就是解不了迢曼帝國的燃眉之急。

按照白止戰的判斷,能夠爭取的,也就是穩住北玄地區,在幾個月之內拿下至關重要的夕梵運河。

只是,馬耳他很有可能再次易手。

正是如此,白止戰才在擔心,海軍司令部做的這個安排,哪怕隨後下令讓2支特混艦隊殺向基布要塞,並且提前發動攻打基布要塞的作戰行動,真實目的也不是為了馳援在夕梵運河西邊苦戰的迢曼軍隊。

那麼,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