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三步走(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白止戰與周湧濤,還有後來加入進來的幾個年輕參謀就反覆討論過這個問題。
眾人得出的結論**不離十,即紐蘭海軍不會冒險。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偷襲威島的作戰計劃,擴大成進軍中東望洋,也就是攻佔北馬群島與強攻管島的作戰行動的一部分,其實是前期。在偷襲威島成功之後,帝國海軍就將攻打北馬群島與管島。
炎海那邊的進攻行動將同步開始。
這是帝國海軍在東望洋方向上發起的第一次戰略級別的進攻行動。
奪回南北撒豆群島?
那本來就是帝國的海外領地,只是被設為非軍事區,還由當地人自治,帝**隊過去是收復失地。
攻打狹夷皇國?
除了戰略轟炸,以及奪取長泣的登陸行動,其他戰鬥都由國民自衛隊充當主力,與帝**隊沒多大的關係。
掃蕩冰風暴半島是地面戰爭。
關鍵還有,在帝國的戰爭計劃中,不管是收復南北撒豆群島,掃蕩冰風暴半島,乃至擊敗與佔領狹夷皇國,都跟“戰略”扯不上關係,嚴格的說都是在為接下來跟紐蘭聯邦決一死戰做準備。
對這些曾經的領地與附屬國,帝國當局還真沒有當回事。
按最終透過的計劃,基本目標是摧毀威島的機場與碼頭,並癱瘓這座島嶼;火速奪取北馬群島南面的塞島,將這座島嶼打造成進軍管島的前進基地;襲擊與攻打管島,並爭取攻佔這座島嶼。
三個目標,其實是三個階段。
當然,還有第四個階段,不過不是必須達成的目標。
如果非常順利的打下了管島,還有足夠多的剩餘兵力與物資,就得考慮南下攻打與奪取圖克要塞。
論重要性,圖克要塞不比管島低。
狹夷皇國宣佈投降之後,紐蘭海軍就派部隊接管了圖克要塞。
此後,在英西宣佈組建流亡政權之後,圖克要塞的狹夷軍隊宣誓向其效忠,並聽從紐蘭海軍指揮。
雖然紐蘭海軍沒往圖克要塞派遣太多部隊,但是那裡本來就是狹夷海軍的老巢。
在大戰爆發前,圖克要塞是狹夷海軍在西南東望洋的大本營,駐軍在3萬以上,而且儲備了足夠多的物資。按照戰前的情報,哪怕遭到了全面封鎖,圖克要塞的狹夷駐軍都能死守一年。
高野完蛋之後,蘭雲帶著常駐艦隊的殘餘兵力逃往圖克要塞,就是看中這一點,並試圖在此死守。
只是,難度最大的,其實是偷襲威島。
如果偷襲成功,接下來的戰鬥就很簡單了。
按六局提供的情報,在塞島那邊,並沒有多少敵人,真正需要考慮的其實是當地幾千名土著。
此外,在佔領塞島之後,要不要立即攻打管島,其實都一樣。
塞島離管島足夠近,在戰術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之內,因此能利用部署在塞島的作戰飛機封鎖管島。
當然,這些全都是後話。
現在需要白止戰考慮的,是如何偷襲威島。
要說,最需要的是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