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虛虛實實(第1/2頁)
章節報錯
要說,“龍江”號能歸隊就很不錯了。
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白止戰與周湧濤按不同的情況,進行了幾次兵棋推演,結果無一例外的證明,沒有“龍江”號,不管採用什麼戰術都無法取得勝利,還會遭受極為慘重的損失。
即便有“龍江”號,在不損失航母的前提下攻佔威島的機率也就只有五成。
簡單的說,整個作戰行動要動用3艘航母,其中偷襲威島就需要2艘。在“帝都”號修復前,哪怕把狀態不佳的“橫江”號算上,總共就只有3艘航母,因此“龍江”號絕對不能缺席。
直到11月15日,“龍江”號才回到浦州,造船廠也在當天給出明確答覆,該艦的修復情況較為理想。
也就在這一天,作戰計劃才正式啟動。
當然,在此之前已經做好其他方面的準備工作。
比如,讓“橫江”重新塗裝,刷上新的防鏽漆,裝上一些模仿天線的鐵桿,更換了舷號之後,搖身一變成了“龍江”號。
這兩艘航母本來就是姊妹艦,跟“龍江”號比,充當訓練艦使用的“橫江”號只是少了電臺等指揮與通訊裝置。進行適當的偽裝之後,別說在遠處,即便靠近了,也未必能夠看出破綻。
此時,她就在東都灣的外面。
為了欺騙敵人,海軍讓一艘艦隊油船裝上從“橫江”號上拆下的長波電臺,在旭海里面往返航行,隔三差五的拍發一封電報。還安排了三支新建艦載航空兵部隊,在濟島、桅檣港與那球港之間輪轉,裝成在旭海進行訓練,從而讓紐蘭情報機構相信,“橫江”號確實還在旭海活動。
至於“陪京”號的去向,帝國海軍並沒有掩飾。
也沒必要遮遮掩掩,一艘航母的攻擊力很有限,就算偷襲成功也未必能一舉癱瘓威島的機場。
再說,在炎海那邊,帝國海軍早已在摩拳擦掌。
從戰略角度看,帝國海軍近期南下攻打獅泉城,並且支援陸軍火速掃蕩腳趾半島的機率極大。
在駱沙聯邦反水後,帝國當局必須得認真考慮進軍梵炎洋的行動。
隨著駱沙聯邦反水,帝國喪失了主要石油進口來源,而且帝國本土產出的石油遠遠滿足不了戰爭消耗。
進軍梵炎洋與攻打波沙灣的難度,要小於從陸路攻打跋窟的難度。
何況,狹夷皇國已經戰敗投降了。
控制狹夷本土之後,哪怕沒能奪取狹夷皇國的海外領地,比如北馬群島與更南面的圖克要塞,也能依託狹夷列島與撒豆群島,在西東望洋構築一道距離帝國本土1000千米左右的戰略防線。
憑藉這條防線,帝國的本土安全就有保證。
當然,這條防線還不是十分嚴密
再加上南珠國,炎海周邊的麻萊半島等地,特別是至關重要的獅泉城,基本上就無懈可擊了。
從這個角度看,帝國海軍在東望洋上由守轉攻,把重點轉到梵炎洋上,完全符合當前的戰略局面。
如此一來,“陪京”號去炎海的機率就非常大。
為此,六局做足了文章。
在過去一個多月裡,六局一直在透過情報網路,傳播與擴散帝國海軍將在年內攻打南珠國與獅泉城的訊息。
用王開元的話來說,紐蘭情報機構肯定會上當。
也不能說上當,因為帝國海軍確實準備在年內攻打南珠國與腳趾半島。如果能順利控制腳趾半島,並且在麻萊半島登陸,那麼在年內,或者明年年初攻打獅泉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按海軍的計劃,不管是否出兵梵炎洋,都得及時打下獅泉城,以此掌握進出梵炎洋的戰略主動權。
所謂情報欺騙,也就是故意讓敵國情報人員獲得相關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