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紐蘭海軍也沒艦隊可用了。

問題就在這裡!

珍寶港到紐蘭本土的西海岸地區,最短距離都有3000千米,超過所有戰術飛機的最大飛行距離。

要說的話,超過了所有運輸機的正常飛行距離。

能從紐蘭本土直飛珍寶港的,只有遠端轟炸機,而且得輕載飛行。

那麼,要向珍寶港增兵,包括運送彈藥等作戰物資,就只能依靠海運。

就算是轉移航空兵,也必須在霍瓦依群島東部部署幾艘護航航母,讓海軍的艦載機降落補充燃油。

如果是陸航的戰術飛機,那就只能用船隻運送。

總而言之,從珍寶港到紐蘭本土的航線就是紐蘭軍隊守衛霍瓦依群島的生命線。

白止戰盯上的,也就是這條航線!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能切斷從紐蘭本土到珍寶港的航線,就能夠用最小的代價攻佔這座群島。

在理論上,甚至不需要派兵攻打,持續不斷的高強度轟炸就夠了。

以攻打狹夷本土的作戰經驗,只要投入足夠大,最多隻需要半年,就能夠徹底摧毀群島東部島嶼上的軍事基地。

隨後,在與參謀討論的時候,白止戰提了幾個問題。

如果北上,存在多大的風險,以及有沒有辦法克服或者降低風險,會對接下來的作戰行動產生多大的影響。

討論是一回事,只是有沒有必要北上?

為此,李銘博提出一個新的問題。

如果第二十一特混艦隊沒返回中轉島,只有第二十二特混艦隊趕過去,能在計劃時間內佔領中轉島嗎?

如果不能,那麼會不會產生連帶影響?

關鍵就是,按海軍司令部的安排,在中轉島那邊的戰鬥結束之後,至少要抽調一支特混艦隊去梵炎洋,協助與配合第十一特混艦隊進軍波沙灣,或者是攻打基布要塞,緩解迢曼軍隊在陸心海那邊受到的壓力。

現在,已經幹掉2艘紐蘭海軍的艦隊航母,攻打中轉島的戰鬥肯定得加快。

不要忘了,讓白止戰決定冒險奔襲望夕運河的目的,就是要爭取在8月份完成攻打中轉島的作戰行動。

現在已經是8月中旬了!

哪怕直接返航,在回到中轉島海域的時候,也已是8月下旬。

也就是說,即便中轉島上的戰鬥一帆風順,都沒有多少時間讓白止戰折騰,接著就要轉戰梵炎洋。

即便按照最保守的情況估計,帝國海軍都得在9月中旬,派一支特混艦隊去梵炎洋。

這跟白止戰提到的,去霍瓦依群島的東邊封鎖海運航線相互矛盾。

從時間上推算,在8月底的時候,不管有什麼情況,都得讓1支特混艦隊從中轉島戰場返回帝國本土。

如果第二十一特混艦隊沒有回去,那就只能派第二十二特混艦隊回去。

在只剩下支援艦隊的情況下,也就是僅有4艘小型航母提供空中支援,還能夠按照計劃打下中轉島嗎?

如果因此導致攻打中轉島的行動受到影響,又該這麼辦?

此外,派第二十二特混艦隊去梵炎洋,衛軍肯定是配角,今後還能把這支特混艦隊要回來嗎?

更加重要的是,第二十一特混艦隊持續在敵後作戰,哪怕隨後轉戰中轉島,也未必能撐得起場面。

別說戰艦,海軍官兵都有個極限。

在第二十一特混艦隊中,很多軍官的連續部署時間已經超過一年,部分關鍵崗位上的技術士官甚至在大戰爆發之後就沒有休整過。

顯然,白止戰必須得想清楚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