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電磁對抗(第2/2頁)
章節報錯
哪怕一切順利,也要在獲得確切訊息之後,由雙車海峽返回西東望洋,並且全速返回中轉島。
白止戰安排給衛軍的任務其實是充當替補。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第二十一特混艦隊撲了空,沒殲滅紐蘭艦隊,也沒有能夠摧毀望夕運河,衛軍得在中轉島那邊掩護登陸艦隊,並且與支援艦隊一道,迎接來自紐蘭特混艦隊的襲擊。
這套計劃本身並不複雜,關鍵就是第二十一特混艦隊的返回時間。
當然,能夠順利的實施這套計劃,靠的是2艘專職旗艦。
不是充當通訊接點,而是充分利用了旗艦搭載的無線電監聽裝置。
在返回的路上,就是依靠“崑崙”號截獲的無線電訊號,才能確定在什麼時候與什麼地點被紐蘭潛艇發現。
更加重要的是,紐蘭海軍顯然不知道帝國海軍的專職旗艦能夠執行無線電偵查任務。
正是如此,第二十二特混艦隊才一直航行到了炎海南部海域。
由“崑崙”號截獲的紐蘭潛艇發出的電報,白止戰才推測出紐蘭海軍,準確說是紐蘭特混艦隊的行蹤。
用周湧濤的話來說,如果紐蘭海軍以潛艇提供的偵查報告為參考,那麼之前出現在陸心海的那支特混艦隊,就必然由望夕運河返回東望洋,才能及時到達中轉島,跟同時從東梵炎洋返回的破交艦隊一起發起反擊。
如果南下繞過合角,要多耽擱十幾天。
這些時間,會讓紐蘭海軍的反擊失去意義。
從軍事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從望夕運河返回,那麼紐蘭特混艦隊更有可能在南夕落洋向東轉向,去梵炎洋跟破交艦隊匯合,加強在梵炎洋的破交作戰行動,甚至能夠切斷北梵炎洋的航線。
當然,也能夠獲得消滅第十一特混艦隊的機會。
總而言之,不管是誰策劃的這輪作戰行動,都必須做到速戰速決,絕不能把時間浪費在航行途中。
要說的話,“速戰速決”也是本次大戰中,以奪取制海權為終極目的的艦隊決戰的一大特色。
這可以看成是以航母為主力的現代海戰的特點。
立下大功的還有“秦嶺”號。
雖然在8月15日凌晨,才收到了後方發來的情報,但是在11日夜間,“秦嶺”號截獲了大量紐蘭戰艦發出的長波電報,而且由此推斷以2艘艦隊航母為核心的特混艦隊,即將經由望夕運河進入東望洋。
理由非常充足,發出電報的紐蘭戰艦超過了20艘,而掩護1艘小型航母,顯然不需要這麼多的戰艦。
到15日凌晨,“秦嶺”號再一次透過截獲的無線電訊號斷定,2艘艦隊航母已經透過了望夕運河。
在截獲的長波通訊訊號當中,出現2部陌生電臺的訊號。“秦嶺”號的首席電訊分析官推斷,或許是“列克”號與“奮進”號在維修的時候更換了長波電臺,所以沒有與該訊號對應的戰艦。
為了讓白止戰重視此事,“秦嶺”號的艦長還做了擔保。
其實有點多餘。
早在攻打中轉島的時候,“秦嶺”號的無線電偵查能力就獲得了證實,得到了白止戰等主要指揮官的信任。
在幾場規模較大的夜間海戰當中,都是“秦嶺”號率先發現了逼近的敵艦,並及時發出警報,讓艦隊做好戰鬥準備。
總而言之,2艘專職旗艦透過無線電偵查,為指揮官提供了大量關鍵情報。
要說的話,這也是電磁對抗與電磁偵查在海洋戰場上首次發揮出戰役與戰術級價值,之前主要體現在戰役與戰略層面上。
即便是在最後,電磁偵查獲取的情報也是白止戰決定發起攻擊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