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提前出動(第1/2頁)
章節報錯
討論持續了一整夜,期間還進行了兩次簡單的兵棋推演。
推演結果,就連周湧濤都不得不承認,風險超過了可控範圍,2支特混艦隊有可能遭到重創,甚至是全軍覆滅。
要說的話,只是風險的問題,就足以否決偷襲珍寶港的提議。
結果,話題又拉了回來。
不偷襲珍寶港,如何才能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面佔領中轉島?
討論來討論去,取巧的辦法還真沒有。
用周湧濤的話來說,如果真的有辦法在2個多月的時間內打下中轉島,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就已經想到。
要想加快進度,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大兵力投入。
不要忘了,陸戰隊動員了4個陸戰師。
按照計劃,最多隻出動2個陸戰師攻打中轉島,而且是輪番上陣,畢竟中轉島的面積不到1平方千米,部隊多了根本沒辦法展開,不但無法把兵力優勢發揮出來,還會加大後勤保障的負擔。
說得直接一點,增派2個陸戰師,其實是為了在攻佔中轉島之後,再前進一步,佔領東邊的某座島嶼。
也就是來個兩級跳。
部署在兩座島嶼上的航空兵相互支援掩護,才能構成一條完整的防線,從而與群島東部島嶼上的紐蘭軍隊鏖戰。
其實,這也是總體計劃的一部分。
如果一切順利,特別是艦隊沒有遭到重創,主力戰艦能繼續戰鬥,就不給紐蘭軍隊任何喘息機會,立即發動第二輪進攻。
只有在中轉島站穩腳跟,才能把中轉島建設成攻打霍瓦依群島的跳板。
按參謀的提議,主要是把另外2個陸戰師的主力派上來,並加大裝甲部隊與炮兵的投入數量。
如果可以,在中轉島西南開闢第二登陸場。
因為已經登陸成功,還在海灘陣地上部署了配備大口徑迫擊炮的炮兵,所以開闢第二登陸場的難度並不大。
要說的話,真正要受到考驗的是後勤保障能力。
不過,這反到不用擔心。
後勤保障全靠海運,而帝國海軍現在最不缺的,就是各類運輸船。
對參謀的提議,也就是提前派遣金瑞部隊參戰,白止戰還親自徵求了幾位陸戰隊將領的意見,而且得到了肯定答覆。
這裡,跟陸戰隊的編制有關。
戰前,帝國海軍陸戰隊的規模並不大,總共也就只有4個常備師,以及4個僅有指揮部的在編師,名義上為8個師,而實際兵力才15萬,其中包括司令部與後勤部門的8萬多名文職人員。
結果就是,在大戰初期,帝國陸戰隊只能用7萬名官兵,加上緊急徵召的一批預備役人員組建8個師。
正是如此,在最初一年多里,陸戰隊採用的小編制。
在完成了動員,準確說是招募到足夠多的新兵,並完成基本訓練之後,才逐漸恢復了大編制。
不過,由此帶來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幾乎所有的陸戰師,都沒有足夠多的老兵。
在攻打塞島的戰鬥當中,這個問題表現得非常突出。
雖然只要上過幾次戰場,經歷戰火的考驗,新兵就能成長為老兵,但是在很多時候,老兵依然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
把剛剛完成基礎訓練的新兵送上血火戰場,生存率低得嚇人。
在塞島戰場上,陸戰隊的新兵吃足了苦頭。
要說的話,攻打塞島的傷亡率那麼高,傷亡官兵總數超過了紐蘭軍隊,跟新兵太多有很大的關係。
此外,陸戰隊獲取重灌備的優先順序在陸軍之後。
別說過去,即便是現在,陸戰隊的坦克戰車等裝甲武器,幾乎都是從陸軍那裡淘來的二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