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真相大白(第2/2頁)
章節報錯
巡邏機能夠飛過來,卻無法保證不間斷的巡邏,而且搜尋範圍很有限,能提供的掩護也非常有限。
哪怕把“宰相”號保了下來,也很難修復。
這艘戰艦是由迢曼帝國建造,先不說工藝,只是採用的標準,就跟帝國海軍的存在巨大差別。
當然,帝國海軍根本沒有“宰相”號的零備件,而很多大質量或者大尺寸的裝置只能由海路運送。
簡單的說,帝國的造船廠未必能夠修復這艘迢曼戰列艦。
如果需要用到的裝置都必須定製,或者為了使用帝國的零部件對戰艦進行大改,維修成本將高得嚇人。
當然,也需要大量時間。
綜合考慮,不如重新建造一艘快速戰列艦。
2艘“北河”級暫時沒有沉沒的風險。
這2艘戰列艦肯定要返回造船廠,說不定還要在船塢裡面呆上幾個月,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出海戰鬥。
其實,修復“北河”級的難度同樣非常的巨大。
原因就是,“北河”級上的很多裝置都已停產,只能找廠商定製,採購配套的零備件也是一件麻煩事。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一直不願意派“北河”級衝鋒陷陣的關鍵所在。
相對而言,“龍興”級因為總共造了6艘,而且都還在服役,所以帝國海軍還儲備了一批易損零部件,更容易維護。也正是如此,在整個大戰期間,6艘“龍興”級的表現都非常活躍。
經此一仗,聯合艦隊已暫時“不存在”了。
此外就是,紐蘭艦隊裡肯定有2艘小型航母。
根據戰報,紐蘭艦隊發動了兩次轟炸,投入的艦載機不到70架,此外還在防空作戰當中出動了大約40架戰鬥機。
總共100架出頭,差不多就是2艘小型航母的最大載機量。
關鍵還有,攻擊聯合艦隊的機群裡面,有TBF“復仇者”魚雷攻擊機,而且出動的數量超過了20架。
對飛行甲板不夠長,又沒有彈射器的護航航母來說,TBF太大了一些。
在北夕落洋上,紐蘭海軍護航航母搭載的依然是老舊的TBD,主要就是沒辦法順利的運作TBF。
要說的話,即便是小型航母,運作TBF都比較困難。
可見,能搭載TBF,並且讓TBF攜帶魚雷發起攻擊,那就只能是小型航母,肯定不會是護航航母。
最重要的一點,2波攻擊的間隔時間不到2個小時。
如此快的出動速度,必然是擁有彈射器的小型航母。
綜合這些,完全能斷定,這支艦隊來自珍寶港,而且指揮官極有可能就是斯普。
其實,這也解釋了在中轉島這邊,帝國陸戰隊都已登陸成功,紐蘭海軍卻沒有派艦隊過來的原因。
在白止戰率領艦隊攻打中轉島的時候,斯普帶著艦隊去了梵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