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小時後,也就是中午12點過,海軍司令部發來電報。

聯合艦隊遭到轟炸!

此時,東梵炎洋那邊也就剛天亮!

可見,紐蘭艦隊指揮官沒有浪費半點時間。

此外,聯合艦隊已經在1個小時之前轉向,並全速向北撤退,所有戰列艦與巡洋艦都進入了防空作戰狀態。

也許是白止戰的警告產生了效果,也許是呂特晏斯上將猛然醒悟。

雖然晚了一點,但是總比繼續向南航行好得多。

此外就是,部署在獅泉城與斯里蘭卡的岸基航空兵已經出動,除了遠端戰鬥機,還派出數十架重型轟炸機。

哪怕重型轟炸機很難對航母構成威脅,也能夠嚇住紐蘭艦隊。

這個時候,白止戰已經基本斷定,指揮紐蘭艦隊的就是斯普,在他手是肯定有2艘小型航母。

果真如此,斯普很有可能在發起兩波攻擊之後收手。

關鍵就是,斯普沒辦法肯定第十一特混艦隊還在穆阿海那邊活動,而不是跟在聯合艦隊後面。

當然,也是為了儲存艦隊的航空作戰能力。

哪怕後方就是奧洲大陸,也因為交通不便,很難補充在戰鬥當中損失的艦載機。

只是,白止戰同樣覺得,斯普或許會拼盡一切。

不說別的,如果能一舉殲滅聯合艦隊,那麼帝國海軍將別無選擇,只能從中轉島這邊抽一支特混艦隊過去。

到時,斯普大可帶著艦隊去南梵炎洋,或者返回西南東望洋。

相反,帝國海軍卻疲於奔命。

鬧到最後,如果讓進軍波沙灣的行動受到影響,又沒按時打下中轉島,帝國海軍保不準會進軍西南東望洋。

道理也很簡單,奧洲成為了紐蘭海軍出入梵炎洋的跳板。

如果不能攻佔奧洲,由帝國本土前往波沙灣的航線就會受到威脅。

等紐蘭海軍解決了海運問題,能夠向奧洲西部港口運送更多的部隊與物資,那麼以奧洲為基地的紐蘭艦隊,必然會成為帝國海軍在梵炎洋方向上的心腹大患,還會對炎海周邊地區構成威脅。

就算這種威脅不夠嚴重,也可能導致帝國高層採取過激行動,從而把重點由中東望洋轉向西南東望洋。

哪怕在佔領波沙灣之後,帝國高層都很有可能讓海軍首先進軍西南東望洋。

要說的話,這也是紐蘭海軍一直在努力實現的目的。

從這個角度看,就完全能夠理解,斯普為什麼要帶著2艘小型航母與2艘快速戰列艦去梵炎洋了。

不說別的,至少是在戰略層面上,斯普抓住了重點。

在帝國海軍構建的,從穆阿海到中東望洋的這條戰線上,唯一的薄弱環節,就是在東梵炎洋海域。

在這個薄弱點,最脆弱、最容易被擊潰的就是聯合艦隊,斯普一下子就抓住了要害。

只要能夠擊潰這個薄弱環節,就能打亂梁夏帝國的戰略部署,並盤活整個戰局,逼迫梁夏海軍做出相應的調整。

對此,白止戰早就有清楚的認識。

如果他是斯普,也會這麼幹!

只是,面對斯普發起的挑戰,白止戰卻有點束手無策的感覺,或者說暫時找不到有效的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