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攻打什麼地方需要動用4個陸戰師?

要知道,即便是攻打塞島,最多的時候也只出動了3個陸戰師,並不是4個陸戰師一同上場。

在登陸塞島的初期,只動用了1個陸戰師。

按照紐蘭海軍做的統計,塞島攻防戰期間,在前線作戰的梁夏地面部隊其實只有1個陸戰師。

不是說不捨得投入,是戰場太小,沒辦法投入太多兵力。

就是根據這些,斯普仍然相信梁夏海軍準備攻打的是中轉島,而不是威島。

嚴格說來是整個霍瓦依群島,攻打中轉島只是開始,在佔領了中轉島之後,會繼續向東推進。

只有連續攻打數座島嶼,才需要一次性出動4個陸戰師。

雖然對攻佔整個霍瓦依群島來說,4個陸戰師肯定不夠,但是在戰役期間,梁夏海軍肯定會增兵。

在理論上,4個陸戰師足夠攻佔2到3座島嶼,從而建起穩固的防禦體系。

要說的話,梁夏海軍一舉奪得群島西邊的3座島嶼,形成了掎角之勢,紐蘭海軍將無力迴天。

至於密碼,斯普覺得是欲擒故縱。

對此,斯普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推測。

如果梁夏海軍要攻打的是中轉島,而不是威島,那麼分別部署在流黃島與北流黃島錨泊地的2支特混艦隊就會同時出發,間隔時間最多就幾個小時,而且南面的第二十一特混艦隊首先出發。

理由也很簡單:前往中轉島,從流黃島與北流黃島出發,航程差不多。

相反,如果去威島,就差了幾百千米。

這樣一來,應該部署在北流黃島錨泊地的第二十二特混艦隊首先出發。

至於去中轉島,為什麼要讓第二十一特混艦隊首先出發,不是仍然讓第二十二特混艦隊首先出發,斯普是在賭運氣。

簡單的說,他覺得白止戰在第二十一特混艦隊。

沒有什麼理由,斯普的直覺而已。

當然,可以看成是一種習慣。

用田實的話說,梁夏海軍在艦隊的番號上,更加遵守常用的規矩,不像紐蘭海軍這麼的隨心所欲。

正是如此,兩支特混艦隊是不是一起出發,成了判斷梁夏海軍將去攻打哪座島嶼的關鍵依據。

只是,要想獲得準確的情報,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斯普這些紐蘭海軍的高階將領來說,現在能做的,也就是耐心等待。

其實,情報的問題一直存在,而且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一樣。

用斯普的話說,在很多時候,他們的頭號敵人不是梁夏海軍,而是錯亂的,往往不能及時送達的情報。

如果有及時可靠的情報,那麼打勝仗就不再是難事。

可惜的是,沒人敢保證能提供及時可靠的情報。

要說的話,也就是因為無法保證能獲得及時可靠的情報,才能顯現出斯普、白止戰等指揮官的才華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