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問題就出在這裡。

對前面的分析,尼茲都相信,或者說沒有什麼爭議。

可問題是,跟哈爾、弗萊等人的觀點一樣,尼茲一直都覺得,梁夏海軍會先打威島,不會直接進軍中轉島。

理由就是,攻打中轉島的難度太大了,存在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

雖然中轉島是一座孤島,但是對紐蘭軍隊來說,1000多千米的距離,算不上是無法逾越的天塹。

這樣一來,紐蘭軍隊就能利用部署在東邊島嶼上的航空兵掩護中轉島。

不說別的,部署在東邊島嶼的重型轟炸機,就能夠對進攻中轉島的梁夏艦隊構成嚴重的威脅。

梁夏海軍確實掌握著巨大的優勢,可是沒有大到能夠碾壓紐蘭海軍的程度。

何況,梁夏軍隊肯定無法一鼓作氣拿下中轉島,必然會花很多時間跟守衛中轉島的紐蘭軍隊鏖戰。

在此期間,所有在中轉島附近出沒的梁夏艦船都將受到威脅。

在無法確保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梁夏海軍憑什麼去攻打中轉島?

4艘大型航母,肯定是遠遠不夠。

如果首先打下威島,梁夏軍隊就能夠在這裡部署岸基航空兵,特別是那些在塞島鏖戰中非常活躍的遠端戰鬥機。

此外,還能把威島當成進攻部隊的集結地。

總而言之,在有威島做支撐的情況下,攻打中轉島的難度會降低許多。

其實,關鍵依然是艦隊。

這也是哈爾一直在跟斯普唱反調,覺得斯普是杞人憂天,堅信梁夏海軍會先去西南東望洋的關鍵所在。

用哈爾的話說,白止戰再是厲害,也無法用4艘航母掃蕩霍瓦依群島!

4艘航母,最多就500架艦載機,一次出動不到200架,而一座大型島嶼,能夠部署上千架,一次出動數百架。

顯然,進軍西南東望洋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

只要一座島嶼接著一座島嶼的打下去,充分利用部署在島嶼機場的岸基航空兵,就能夠彌補艦載航空兵的不足。

對此,斯普很無語,或者說沒法直接反駁。

畢竟,哈爾提到的這些很有道理,再厲害的艦隊指揮官都無法憑空變出戰艦來,也就得遵守客觀規律。

鬧到最後,斯普也只能強調,白止戰在指揮作戰的時候,一向不遵守常規。

如果大家都認為梁夏海軍不敢直接攻打中轉島,那麼白止戰就肯定會去攻打中轉島。

此外,白止戰已經回到了東望洋,由劉向真在梵炎洋指揮艦隊的情報已經獲得證實,不存在任何疑問。

對於斯普與哈爾的爭論,尼茲沒表明立場,或者說都不認同。

在他看來,梁夏海軍去西南東望洋浪費時間與兵力的機率基本上為零,只是直接攻打中轉島的機率也不高。

更有可能的是首先攻佔威島,再決定南下,或者是東進。

用尼茲的話說,梁夏海軍保不準會把發動戰略進攻的時間推遲到年底,也就是攻佔了波沙灣之後。

正是如此,在過去的幾個月,紐蘭海軍一直在努力加強威島上的防禦部署。

不是為了守住這座孤島,而是希望在此多堅持一段時間。

只是,這些爭論在幾個小時之前就已戛然而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