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就是,在接近2萬噸的標準排水量中,還省下了重巡洋艦上佔比超過30%的主炮與彈藥。

正是如此,在搭載600多名官兵,以及上百部各種電臺,只是通訊天線就有數百根的情況下,旗艦的自持力達到120天,最大續航力超過2萬海里,全速航行的續航距離有7500海里。

此外,旗艦還能客串補給艦,在作戰行動中為其他艦艇提供給養。

在戰鬥中,為其他戰艦提供食物、淡水等給養,還是旗艦的主要任務之一。

原因無二:旗艦擁有全艦隊當中,容積最大的冰櫃,能夠冷凍儲存500噸食物,足夠讓一支艦隊半年之需。

因為“武州”級的動力系統極為可靠,可維護性也很強,所以旗艦的設計部署週期達到半年。

當然,在實戰當中肯定不止半年。

要說的話,旗艦最大的價值,就是通訊與指揮能力。

只是長波電臺,就有十二部!

關鍵還有,旗艦搭載了足夠多的電訊軍官,因此能夠在航行途中維修電臺,甚至能夠對電臺進行改造。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透過更換天線與發射器改變電臺的訊號特徵。

至於維修需要的零備件,旗艦倉庫裡能裝很多。

其實,在實戰當中,旗艦還往往充當電子維修艦的角色,也就是安排電子軍官去別的戰艦維修損壞的電子裝置。

除了長波電臺,旗艦上還有語音電臺、短波電臺等數百部各種各樣的通訊裝置。

此外,在交付給海軍之後還增加了無線電監聽裝置。

也就是說,旗艦還具有執行無線電偵查任務的能力,跟隨艦隊活動的時候,能幫助艦隊監視附近的無線電活動。

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能力。

雖然在航母與戰列艦這類主力艦,以及在巡洋艦這些大型戰艦上,一般都有無線電監聽電臺,但是受空間限制,數量都不會很多,而且為了避免受到本艦電子裝置的干擾,使用還受到嚴格限制。

顯然,在旗艦上就不存在這些問題了。

這也是白止戰帶上“秦嶺”號的主要原因。

之前幾場艦隊決戰已經證明,無線電偵查是發現敵人的有效手段,可以看成是新的對抗方式。

能夠首先透過電子偵查手段發現敵人,往往就能掌握主動權,並且贏得最後的勝利。

顯然,這也是現役其他戰艦所欠缺的能力。

如果艦隊裡有一艘具有強大無線電偵查能力的戰艦,那麼在艦隊決戰當中,獲勝的把握肯定更大。

當然,這並非全部原因。

白止戰帶上“秦嶺”號,還讓其姊妹艦“崑崙”號去了第二十二特混艦隊,跟作戰計劃有很大的關係。

此戰的關鍵是欺騙,並透過欺騙實現突襲,最大限度降低初期的作戰難度。

帶上旗艦就是為了欺騙紐蘭海軍,或者說以欲擒故眾的手段,讓紐蘭海軍堅信帝國海軍攻打的目標是威島。

白止戰覺得是多此一舉。

不過,計劃早就確定了下來,不是想更改就能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