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湧濤確實是膽大包天,而且這個提議有一些道理,畢竟攻打中轉島,首先要確保的就是制海權,而襲擊珍寶港是奪取與掌握制海權的最直接,或者說最有效的辦法,比打一場艦隊決戰好得多。

只是,這個建議並不在白止戰的考慮範圍之內。

在周湧濤提出這個建議之後,白止戰直覺否決掉了。

理由也很充分。

如果在戰爭爆發前,或者是紐蘭聯邦參戰之前,周湧濤的建議有一定的可行性,畢竟紐蘭海軍並沒有加強戒備。

只要偷襲得手,就能一舉奪得東望洋的制海權。

可問題是,戰爭已經到了第三個年頭,紐蘭聯邦參戰也小半年了,紐蘭海軍怎麼會疏於防範?

何況,珍寶港還是紐蘭海軍東望洋艦隊的老巢。

任何時候,珍寶港裡都有數十艘艦船。

此外,珍寶港所在的霍努島,儲備了足夠紐蘭東望洋艦隊消耗一年的燃油,以及數十萬噸彈藥等物資。

要說的話,珍寶港或許是整個東望洋上防禦強度最高的軍港。

道理也很簡單,珍寶港以東,紐蘭本土在幾千千米之外,而珍寶港是中東望洋上唯一的天然良港。

這裡,不但是紐蘭海軍的大本營,更是進攻紐蘭本土的必經之地。

只要守住了珍寶港,本土安全就高枕無憂。

此外就是,在西北東望洋海戰後,紐蘭海軍大幅度加強了對港口等主要軍事基地的重視程度。

在戰術部署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為了防止遭到偷襲,紐蘭海軍堅持按照分散原則來部署戰艦。

比如,在去梵炎洋之前,“奮進”號的母港是在霍瓦依群島南面的約頓港,期間甚至沒有回過珍寶港。

此外,“奮進”號每次進港停留的時間都不會超過10日。

如果在此期間,帝國海軍的特混艦隊已經出港,有可能到達中東望洋,“奮進”號的駐港時間還會進一步縮短。

在很大程度上,珍寶港其實是一座中轉港,而且主要為運輸船隻,以及跟隨船隊活動的護航戰艦提供服務。

至於主力戰艦,要麼在外海活動,要麼去別的港口休整。

可見,偷襲珍寶港的話,最多能削弱紐蘭海軍的戰鬥力,特別是持續作戰能力,無法達到一舉消滅紐蘭艦隊的目的

因為不可能透過偷襲行動來一勞永逸的獲得制海權,所以沒有多大的意義。

按白止戰所說,尼茲恐怕巴不得帝國海軍去偷襲珍寶港。

在西北東望洋海戰之後,帝國海軍就一直在派遣潛艇監視珍寶港。

不管什麼時候,珍寶港外面總會有2艘或者3艘帝國海軍的遠洋潛艇,其首要任務就是監視進出珍寶港的艦船。

在發現了大型戰艦之後,得儘快發出電報。

不到半年,就有13艘遠洋潛艇在中東望洋上失蹤,至少有5艘是在珍寶港附近被紐蘭反潛戰艦擊沉。

其實,在潛艇部隊,失蹤等於被擊沉。

迄今為止,還沒有一艘帝國海軍的潛艇成功逼近珍寶港,全在距離珍寶港數十千米之外暴露行蹤。

反潛防禦如此嚴密,就是在防止遭到偷襲。

其實,這在情報方面也有所反映。

用鄭江明的話來說,也許再過幾個月,就別想及時獲得與珍寶港有關的一手情報了。

原因就是:潛伏在霍瓦依群島上,特別是霍努島的諜報人員接連暴露,就連策反的狹夷情報人員也沒剩下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