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還有,到半年之後,帝國海軍已經攻佔波沙灣,就不存在分兵的問題。

如果一切順利,那麼在東望洋的行動,或許也已經有了結果。

可惜的是,迢曼帝國與羅利王國不接受這樣的提議。

從戰略角度看,這也不現實。

半年之後,布蘭皇家海軍至少能夠獲得2艘快速戰列艦,而且紐蘭海軍的2艘艦隊航母就有可能迴歸。

迢曼帝國與羅利王國根本就拖不了那麼久,必然會在半年之內用光儲備的石油。

儼然,帝國海軍不但要強攻基布要塞,還必須打下基布要塞。

不然,無法打通到陸心海的航線,也就沒辦法為迢曼帝國與羅利王國輸血。

在此,迢曼帝國提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只要帝**隊打下了波沙灣,而且在梵炎洋上取得絕對優勢,迢曼帝國就能說服忒爾共和國,讓這個上次大戰中的盟友加入協約集團,確保在沒有打下夕梵運河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由陸路獲得波沙灣的石油。

如果能說服忒爾共和國參戰,獲得的絕不止是一條地面運輸通道。

當然,最好能夠打敗布蘭陸心海艦隊。

總之,帝國海軍得在穆阿海方向採取行動,哪怕沒辦法打下基布要塞,也要逼迫布蘭皇家海軍派重兵死守基布要塞。

為此,就得留下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

顯然,聯合艦隊算不上強大。

哪怕帝國海軍已經把“北河”號與“南江”號編入聯合艦隊,但是該艦隊裡面,並沒有航母。

在梵炎洋上攔截敵人的船隻,隔三差五的去炮擊偏遠地區的港口,還沒有問題。

可是,讓3艘戰列艦與3艘裝甲巡洋艦在沒得到航母掩護的情況下去炮擊基布要塞,就是去送死!

這裡,還涉及到了聯合艦隊本身。

雖然按照約定,由帝國海軍安排將領擔任聯合艦隊的司令官,而且就是劉向真,但是迢曼海軍擁有自我決策權,可以對“宰相”號等4艘迢曼戰艦的去留做安排,無需獲得帝國海軍的准許。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帝國海軍不答應攻打基布要塞,迢曼海軍多半會單獨採取行動。

真要如此,聯合艦隊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扯到最後,其實就是要帝國海軍在梵炎洋保留幾艘艦隊航母,最好能夠讓第十一特混艦隊留下來。

2艘航母就足夠了,不過有3艘更好。

按劉向真發回來的報告,如果有3艘艦隊航母,他有把握在進軍波沙灣的同時發起攻打索科特拉島的行動,確保在控制了波沙灣之後,能夠以索科特拉島為基地,對基布要塞發起進攻。

從軍事角度看,這也是在年內打通到陸心海航線的唯一可行之策。

如果拖到佔領波沙灣之後再為攻打基布要塞做準備,攻打索科特拉島,那麼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年內打通海運航線。

這麼一來,迢曼帝國肯定會受到影響,從而對巨大陸腹地的進攻產生負面影響。

只是,劉長勳還沒有就此事做出決定。

主要就是,帝國海軍現在以進軍霍瓦依群島為頭號任務,因此到底要不要留下幾艘艦隊航母在梵炎洋,得看白止戰這邊,即白止戰是否需要帶上那幾艘艦隊航母才能夠打下霍瓦依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