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顯現出來。

最後一個缺點,就是自持力偏弱。

雖然在設計的時候,趙禹就放棄了續航力,增加航空汽油與彈藥的裝載量,以增強持續作戰能力,但是受噸位限制,小型航母的持續作戰能力依然非常糟糕,搭載的航空燃料與彈藥不到大型航母的一半。

按攻打塞島的作戰強度,恐怕三天就需要補給一次。

如果在登陸場附近活動,而且是跟登陸艦隊在一起,那麼在前線進行補給作業的難度也不大。

要說的話,帝國海軍一直在增強外海補給能力。

早在大戰爆發之後,帝國海軍就清楚認識到補給艦的重要性,還立即著手以艦隊油船為基礎,研製能伴隨艦隊作戰的快速補給艦,也就是後來常說的綜合補給艦或戰鬥支援艦,而且第一批已經在年初交付給海軍。

因為沒來的及完成訓練,所以沒趕上第十一特混艦隊遠征西南梵炎洋。

今後,有了快速補給艦,加上數量眾多的艦隊油船,在遠征作戰的時候就再也不用為保障擔憂了。

隨後,白止戰與趙禹登上了1艘小型航母。

其實,直觀的感受更加清楚。

簡單的說,就像是按比例縮小的艦隊航母。

因為小了一圈,所以存在很多無法彌補的缺陷,也由此限制了小型航母的實戰價值。

用趙禹的話說,不要指望用小型航母打贏艦隊決戰,在全甲板攻擊狀態下,出動能力僅相當於艦隊航母的六成,不到大型航母的四成。如果把其他因素考慮進去,戰鬥力僅大型航母的三分之一。

在白止戰眼裡,這4艘小型航母卻異常的重要。

至於重要在哪,就只有白止戰知道了。

雖然廠房很是熱情,在得知白止戰提前到來後,廠長楊翰林親自安排了接風宴,但是趙禹明顯不太給廠長面子。

其實,白止戰也不想去吃什麼接風宴。

他提前幾天來浦州,一是想搞清楚4艘小型航母的建造情況,其次就是找趙禹,談談最近的事情。

要說的話,白止戰最信任的人是趙禹。

這種信任,跟一起在戰場上出生入死那種不同,是建立在共同的志向之上。

正是如此,每一次遠征歸來,白止戰首先想的都是去找趙禹,因為只有在趙禹這才能獲得最新的資訊。

關鍵還有,趙禹是八大國柱之後,帝國的世襲伯爵,還是海軍首席工程師。

也就是說,趙禹能夠獲得很多其他人,包括李雲翔、廉旭升在內的軍方人員無法獲得的內幕訊息。

只是首席工程師的身份,就能讓趙禹接觸到很多將領無權獲知的絕密資料。

此外,趙禹看待事物的目光也跟軍人不同。

畢竟,他不是軍人,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自然不會受條條框框限制。

用白止戰的話來說,每次跟趙禹見面,都有一些預料之外的收穫,全都有著非常巨大的價值。

這次也是如此。

想到即將在東望洋上發動大規模戰略進攻,白止戰心裡就不踏實,就更想搞清楚趙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