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替代品(第2/2頁)
章節報錯
紐蘭聯邦還有2艘小型航母,在大戰爆發之前建成的“黃蜂”號與“突擊隊員”號。
同樣因為建造艦隊航母與大型航母的週期太長,為了增強航空戰鬥力,紐蘭海軍在參戰前就開始建造新的小型航母。
要說,雙方在發展小型航母的思路上,絕對是殊途同歸。
簡單的說,都是拿已有的萬噸級巡洋艦的艦體,在去掉上層建築之後,透過增加機庫改造成航母。
此舉,最大的好處是節省了設計時間,能迅速動工建造。
其實,甚至可以先建造艦體,並同步設計上層建築,然後把上層建築按照航母的方式進行建造就是了。
讓小型航母“大受歡迎”的,就是相對來說很短的建造週期。
如果艦體有現成的,或者像鍋爐這樣的核心裝置能直接採購,可以把建造週期壓縮到十個月之內。
紐蘭海軍就是這麼做的。
在紐蘭聯邦的幾家造船廠裡,現在就有數艘小型航母正全速建造,而且預計都能在今年交付。
這些航母,全都用巡洋艦的艦體建造。
按六局提供的情報,在第一批小型航母建成後,有了熟練的工人,後面批次的建造週期還能夠大幅度縮短。
要說的話,也是受到紐蘭海軍的刺激,帝國海軍的小型航母才能上馬。
趙禹一直在為此做準備,提前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說服造船廠放慢幾艘巡洋艦的建造速度,在完成艦體之後,並沒有急著搭建上層建築,因此能夠在拿到撥款之後方便的改造成小型航母。
現在,這幾艘戰艦都在按照航母的標準在建造。
按照白止戰拿到的報告,第一批4艘能夠在6月底交付,第二批4艘要到9月,第三批就遙遙無期了。
白止戰想要得到的,其實也就只是第一批4艘。
在來浦州之前,白止戰就給趙禹發了電報,詳細的詢問了航母的事情。
趙禹給出的回答是,預計能提前交付。
只是,要提前入列,難度比較大。
要說的話,人員的問題比裝備的問題更加嚴重。
別看帝國早就開始動員,可是一直到現在,帝國海軍都處於缺編狀態,幾乎所有的戰艦都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
不是說民眾參軍不積極,是培訓新兵的速度跟不上。
海軍是典型的技術軍種,哪怕是最普通的水兵,也有自己的專長,並非接受幾個月的新兵訓練就能上前線。
這也導致,海軍很難在戰時迅速擴充。
就算按照戰時標準,普通水兵的訓練週期都為半年,技術士官至少為一年。
所幸,這還不算大問題。
按照白止戰的安排,4艘小型航母在初期的主要任務是支援登陸作戰,為登陸艦隊提供掩護。
至於艦隊決戰,那是特混艦隊的事情。
關鍵就是,有了這4艘小型航母,特混艦隊就不會受到登陸作戰限制。
正是如此,在來到浦州之後,白止戰連賓館都沒去,下飛機之後給趙禹打了個電話,然後直接去了造船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