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一無所獲(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實,載機量偏少,一直就是布蘭航母的通病。
所幸的是,皇家海軍早就做好了安排,向南玄地區部署了一批艦載機,其中就有40多架“劍魚”。
在離開西風帶之後,就能夠獲得補充。
算上飛行甲板上的機位,能多搭載十幾架。
16架偵察機不算充足,不過搜尋海域也不算開闊。
前面已經提到,西風帶可以不管,重點是西風帶北面的海域。
為此,坎寧安把16架“劍魚”全都派往東北方向,搜尋範圍擴大到800千米,幾乎到了“劍魚”的最遠飛行半徑。
此外,坎寧安還做了第二手準備。
兩艘航母各讓4架SBD做好起飛準備。
如果到了上午8點,“劍魚”全部到達最遠偵查半徑的時候,還沒有發現梁夏艦隊,立即讓這些SBD起飛,把扇形偵查區域向兩側擴大30度,派6架SBD重點搜尋靠近玄大陸的海域。
這樣,等到“劍魚”在中午返回,還可以再次出動。
總而言之,首要任務是找到梁夏特混艦隊。
為此,部署在南玄地區的皇家海軍與皇家空軍也將全力以赴,把能夠出動的飛機全都派出去。
算上馬加斯島那邊的航空兵,總共能調集大約30架巡邏機。
這裡面還有一些是在北夕落洋反潛作戰中大展神威的“桑德蘭”式遠端巡邏機。
按照坎寧安的判斷,除非白止戰沒帶艦隊過來,不然就肯定會被發現。
正是如此,他還提前部署了攻擊任務,讓飛行員做好了戰鬥準備,甚至讓執行攻擊任務的艦載機提前加註燃油。
要說的話,這也正是布蘭航母的一大優勢。
因為經常在氣候惡劣的北夕落洋活動,所以布蘭皇家海軍要求在關鍵時刻,艦載機能在機庫裡面完成起飛前的準備工作,以滿載狀態送上飛行甲板,儘可能的縮短在飛行甲板上的逗留時間。
肯定存在風險,只是從來沒有顯現出來過。
至於好處,非常的突出。
說得直接一點,採用開放式機庫的梁夏航母與紐蘭航母無法出動艦載機的時候,布蘭航母卻能夠繼續戰鬥。
要說,布蘭航母的載機數量偏少,採用全封閉式機庫是第一原因。
當然,除非繼續擴大航母的噸位,不然在載機量與適航效能之間就得做出取捨,兩者不可能兼得。
換個角度來看,梁夏海軍不斷提高航母的噸位,也是為了提高航母的適航效能。
“行省”級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在適當提高載機數量的基礎上,大幅度提高了在高海況下的航行穩定性。
還因為採用寬艦體構型,導致最快航行速度降低了一些。
客觀的說,也是到了“行省”級,帝國航母才在適航效能上超過布蘭航母,之前連望其項背都辦不到。
做好了一切安排後,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
只是,這一等就是整整一天。
到了下午,等到“劍魚”重新起飛執行第二次,也是當天的第三輪偵查任務時,依然沒有任何的訊息。
隨後,上午起飛的SBD陸續返航。
一直等到傍晚,無線電頻道里依然是靜悄悄的,就連部署在南玄地區的巡邏機部隊都沒發來訊息。
難道,梁夏特混艦隊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