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尼克巴群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格雷特海峽待命,儘可能保持隱蔽,等第十一特混艦隊去自投羅網。
只是,需要主動放棄獅泉城。
道理也很簡單,除非走別的海峽,要不然第十一特混艦隊怎麼都得在打下獅泉城之後才能進入梵炎洋。
這也決定,坎寧安不會去格雷特海峽守株待兔。
如果布蘭軍隊主動放棄了獅泉城,不等於告訴帝國艦隊前方有埋伏嗎?
至於讓艦隊去蘇門答臘島的西邊,隔著炎海周邊第二大島嶼,對付在獅泉城附近活動的帝國艦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原因就是:太遠了。
從蘇門答臘島西邊的明打威群島到獅泉城,最短距離超過了600千米,布蘭艦載機的作戰半徑最多才500千米。
關鍵還有,布蘭艦隊在蘇門答臘島的西邊,就無法封鎖咽喉海峽。
這就是意味著,在消滅了獅泉城的航空兵之後,帝國艦隊能強行突圍,在沒遭到阻攔的情況下殺入梵炎洋。
顯然,在廣袤的梵炎洋上跟帝國艦隊決戰,布蘭艦隊的勝算更加渺茫。
不管是從戰術,還是從戰略的角度看,布蘭皇家海軍都得盡全力阻擊帝國艦隊,避免進行正面的艦隊決戰。
以坎寧安的頭腦與目光,不可能看不出這一點。
要說的話,他會盡可能的呆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範圍內,利用遍佈北梵炎洋的軍事基地對抗帝國艦隊。不管是拖延時間,還是跟帝國艦隊決戰,得到岸基航空兵掩護,布蘭艦隊都更有把握取勝。
坎寧安不是有勇無謀的莽漢,絕不會以己之短擊敵之長。
在此,周湧濤提出了第三種可能。
封鎖咽喉海峽。
準確的說,是封鎖咽喉海峽東端,海域最為狹窄的獅泉海峽,逼迫帝國艦隊透過其他海峽進入梵炎洋。
封鎖獅泉城海峽也不是什麼難事,需要的只是水雷。
在重新奪回獅泉城之後,布蘭皇家海軍沒打算繼續向東擴張,一直把獅泉城當成東方的前沿堡壘,在此儲備了足夠多的水雷,其中不少就是在上次大戰當中生產出來,卻沒用掉的存貨。
不要忘了,當初封鎖守望者海峽,同盟集團用了上萬枚水雷。
因為獅泉海峽比守望者海峽還要狹窄,水深也要淺得多,所以理論上,幾千枚水雷就能封死。
在戰爭爆發前,儲存在獅泉城的水雷不少於3萬枚。
按布蘭皇家海軍的戰略部署,必要的時候,就得用這些水雷封鎖所有連線東望洋與梵炎洋的海峽!
哪怕大部分水雷因為儲存不善而損壞,剩下的用來封鎖獅泉海峽,那也是綽綽有餘。
果真如此,第十一特混艦隊就得南下,從巽風海峽或者龍眼海峽去梵炎洋。
到時,坎寧安只需要帶艦隊去爪哇島南面海域,就能夠在帝國艦隊透過海峽的時候來個出其不意。
布蘭艦隊在爪哇島南面海域活動,還能獲得部署在奧洲的岸基航空兵的掩護與支援。
不說別的,部署在達爾文港、德比與黑德蘭港的遠端巡邏機就能幫上大忙。
總結起來,其實就一點。
隨著布蘭艦隊到達,攻打獅泉城的作戰行動必然會受到影響,也就需要對作戰計劃做出調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