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戰敗國,所以在戰後二十年裡,迢曼帝國失去的,不止是西半球的次強艦隊,還有發展海軍的基礎條件。

即便在大蕭條爆發之後,迢曼帝國就著手重建海軍,在大戰爆發之時,十年的努力所換來的,也就只是3艘裝甲巡洋艦,2艘大型巡洋艦與2艘沒建成的戰列艦,還有數量遠遠不夠的潛艇。

別說強大,連合格都算不上。

要說的話,布蘭皇家海軍的對手,就沒有一個擁有航母!

有什麼理由為了能多裝幾架艦載機就降低航行效能?

因為載機數量太少,所以用3艘艦隊航母,挑戰帝國海軍的2艘艦隊航母,可以說非常正常。

如果是在大洋深處作戰,沒有岸基航空兵依靠,布蘭皇家海軍的3艘艦隊航母還未必是第十一特混艦隊的對手。

當然,還得考慮艦載機。

如果搭載的是布蘭皇家海軍的艦載機,就是來送死!

同樣因為缺乏對手,別說是海軍,即便是空軍,在整個西大陸上,除迢曼帝國,其他所謂的強國,都不值一提。

關鍵還有,布蘭皇家海軍就沒把迢曼空軍當成敵人。

跟迢曼空軍交戰的,其實是布蘭皇家空軍。

結果就是,布蘭皇家海軍的艦載機也非常糟糕,比如其主力魚雷攻擊機竟然是早該淘汰的雙翼機。

要跟梁夏艦隊過招,哪怕不強求取勝,只是在梵炎洋上週旋,也需要換上效能更好的艦載機。

其實,這也可能是西陸心海分艦隊的2艘艦隊航母沒有去奧蘭的主要原因。

那2艘艦隊航母去接受新式艦載機了!

或許,就是由“噴火”改造而來的“海火”式戰鬥機,以及紐蘭海軍提供的攻擊機與轟炸機。

因為只是運載飛機,不考慮作戰,加上陸心海的氣候還不錯,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寬敞的飛行甲板。

每艘航母額外搭載50%的艦載機,沒多大難度。

總而言之,以3艘艦隊航母為核心的布蘭艦隊,很可能已經進入窄海,將在十日之內到達梵炎洋東部海域。

十日之後,才開始攻打獅泉城呢!

可見,這個時機把握得非常巧妙。

可問題是,布蘭皇家海軍哪來的膽量?

不要忘了,以“宰相”號為首的迢曼艦隊已經在數日前,借濃霧掩護,帖著威敬王國海岸線殺入北夕落洋。

受此影響,紐蘭聯邦推遲了向駱沙聯邦派遣運輸船隊的時間。

關鍵還有,與布蘭王國的海運航線也受到威脅,已經有好幾支運輸船隊在北夕落洋中線以西海域轉向返航。

保守估計,布蘭王國遭受的損失超過了十億鎊,差不多是3個月的進口量。

如果海運不能及時恢復正常,最快在第二季度,最遲在第三季度,針對迢曼帝國的戰略轟炸就得宣佈暫停。

看得更加長遠一些,還會對整體戰略產生影響。

理由也很簡單:大規模戰略轟炸,讓迢曼帝國的工業產能降低了三成,大幅度削弱了其戰爭實力,更沉重打擊了迢曼軍民計程車氣,間接削弱了迢曼軍隊的戰鬥力,等於幫助了駱沙聯邦。

要讓戰略轟炸進行下去,就必須保證北夕落洋航線暢通無阻。

布蘭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到現在都沒找到迢曼艦隊。

在這個時候堅持出兵梵炎洋,布蘭皇家海軍對幹掉“宰相”號有著十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