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只是送白止戰去機場,隨便派個司機過來就行了,根本不用讓鄭江明專門跑一趟。

別說,鄭江明現在是大忙人,更是海軍司令部的大紅人。

在上個月,攻打塞島前,鄭江明發出警告,提出紐蘭聯邦可能已經派重兵守衛塞島,建議海軍司令部重新制訂作戰計劃,至少立即向前線增兵,比如提前把充當預備隊的陸戰師派過去。

當時,確實有1個陸戰師在火山群島待命。

只不過不是充當預備隊,而是準備在佔領塞島之後攻打管道,也就是充當攻打管島作戰行動的預備隊。

在制訂計劃的時候,沒有人想過要用一個陸戰師去佔領塞島。

結果就是,當時派去的第6陸戰師肩負著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攻打塞島其實是次要任務。也正是如此,等到登陸塞島的時候,首批登陸的部隊就一個團,而且是一個常規的步兵團。

至於該師其他部隊,還有一半留在火山群島待命呢。

即便跟隨登陸艦隊出發的另外一個步兵團,也留在登陸艦上,確保在機會到來的時候能立即偷襲管島。

反正,沒有人覺得需要投入更多登陸部隊。

鄭江明發出警告的時候,劉長勳還在大板,白止戰在第41特混艦隊,連李雲翔都去了狹夷皇國。

當時,在海軍司令部負責的是桂伯勇。

當然,也只是臨時掛職。

雖然知道鄭江明是白止戰的死黨,還是六局派來的情報官員,但是在是否要向塞島增兵的問題上,桂伯勇沒有給白止戰面子,或者說沒有因為鄭江明是白止戰的死黨,就採納他的意見。

其實,這也跟桂伯勇沒有調兵權有關。

調整作戰計劃,向前線增兵,必須由劉長勳下命令,而桂伯勇能做的,其實就是給劉長勳發電報,讓劉長勳提前回帝都。

問題就在這裡。

如果鄭江明的警告準確無誤,那還沒什麼。

可問題是,如果最後證明是虛驚一場,那麼需要承擔責任的不止是鄭江明,還包括臨時主事的桂伯勇。

劉長勳肯定不會為難鄭江明,畢竟鄭江明是在儘自己的義務。

可是對海軍參謀長來說,要想推卸責任就沒那麼容易了。

對參謀的建議進行甄別,並擇優選擇,是否需要採納參謀提出的建議,本身就屬於指揮決策。

連指揮決策都出錯,還有什麼資格擔任參謀長?

結果就是,鄭江明再三警告,桂伯勇始終不為所動。

後來,塞島的血戰證明,鄭江明的警告並不是空穴來風。

其實,鄭江明是透過整理在過去幾個月裡,紐蘭聯邦部署在東望洋的陸軍與陸戰隊等地面部隊的調動情況,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有幾支部隊不知所蹤,總兵力大約2萬,而且在失蹤前都去過管島。

後來,鄭江明因為表現得力獲得一枚勳章。

因為及時發現了敵人的兵力調動,哪怕沒有對戰局提供幫助,才能獲得了證明,所以在月初,鄭江明成為帝國海軍司令部的情報總負責人,晉升為海軍上校,管理新成立的海軍情報處。

這個機構,後來演變成為海軍情報局,在跟陸軍情報局合併之後,成為了後來的軍事情報局。

當然,與之前的軍事情報局,也就是六局不同。

正是如此,才習慣上把過去的軍事情報局稱為六局,以便跟在戰後成立的新軍事情報局區分開來。

為此,鄭江明成為新軍事情報局的創始人之一。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鄭江明來送白止戰,確實有要緊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