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2/2頁)
章節報錯
要是沒有及時撤走,恐怕在23日就被全殲了,迢曼帝國甚至有可能因此戰敗。
從戰局發展看,沒有這3個裝甲師在前面左擋右支,迢曼帝國肯定會在嚴冬到來前丟掉首都。
總而言之,紐蘭聯邦在10月12日參戰,狹夷皇國在10月22日宣佈投降與駱沙聯邦在10月23日反水,全都是安排好的。
在這裡面,要說有什麼意外,也許是狹夷皇國宣佈投降。
嚴格的說,狹夷皇國投降是備用計劃。
從整個部署看,頭號目的是要一舉擊敗梁夏帝國與迢曼帝國,至少是扭轉整個戰局。
站在事後角度,其實看得更清楚。
如果在10月12日的西北東望洋海戰當中,戰敗的是梁夏海軍呢?
狹夷皇國肯定不會投降,而且駱沙聯邦會在13日反水,然後對處在錯愕之中的迢曼帝國發動閃擊戰。
多了10天,還不需要在東面分兵,攻滅迢曼帝國的把握肯定更大。
到了年底,最遲在新曆101年的春天,駱沙大軍能在巨大陸這邊發動進攻。梁夏帝國在這個時候,因為還要面對強大的紐蘭海軍,甚至得死守外本土圍防線,所以未必會在陸地戰場上投入重兵。
關鍵,梁夏帝國的石油儲備,最多隻夠消耗一年半。
哪怕穩住了所有的戰線,如果沒在新曆102年的春天獲得新的產油地,梁夏帝國同樣會戰敗。
因為在西北東望洋海戰當中遭受慘敗,所以即便獲得了4艘大型航母,帝國海軍也不大可能在新曆102年的春天奪取梵炎洋的制海權,更不要說控制波沙灣。同樣的,在迢曼帝國戰敗之後,孤軍奮戰的帝國陸軍最多能夠穩住西北戰線,在新曆102年的春天打到到闊海西岸佔領跋窟的希望幾乎為零。
可見,要不是帝國海軍在西北東望洋海戰中擊敗了紐蘭海軍,現在就得考慮如何才能體面的結束這場戰爭。
在政治上,死撐到最後,在別無選擇的時候才提出談判,跟戰敗頭銜沒有區別。
精明的政治家,肯定不會在輸掉最後一個銅板後才離場。
隨著駱沙聯邦反水,迢曼帝國遭痛揍,戰略態勢已悄然轉變。
站在帝國的立場上,當前最為關鍵的問題,不是說在地面上拖住駱沙聯邦,拯救已經搖搖欲墜的迢曼帝國,而是儘快在海洋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然後進軍梵炎洋,攻佔與控制不可替代的波沙灣。
當然,還可以順帶打通與迢曼帝國的海運航線。
其實,迢曼帝國那邊反到沒什麼好擔心的。
雖然羅利王國再次騎上院牆,沒按之前的商定入盟,但是駱沙軍隊的進攻勢頭已經得到遏制,而且在嚴冬到來之後,迢曼陸軍獲得了數個月的喘息時間。到明年春天,戰鬥再次打響時,肯定會大有改觀。
哪怕沒法扭轉戰局,穩住防線也沒有問題。
幾個月的時間,帝國海軍能夠做很多事情。
可見,關鍵是在海洋戰場上!
必須承認,白止戰是帝國海軍的頭號功臣,也是帝國的頭號功臣。
那麼,他的推測準確嗎?
或者,他還能像前幾次那樣,以常人根本就無法想象的方式扭轉戰局,取得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勝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