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的話,白止戰做的戰術闡述才是精彩部分。

所有作戰行動,都圍繞著誘惑與逼迫紐蘭海軍死守管島進行,把管島變成紐蘭軍隊的絞肉機。

肯定不能直接攻打關島。

第一步分成了三個方向,而且是同時進行。

西邊,海軍派第一艦隊支援與協助陸軍攻佔南珠國。

這路進攻行動沒啥好囉嗦的,不管打不打管島,都得打下南珠國,畢竟這關係到能不能嚴密控制炎海。

中路,海軍從火山群島出發,南下攻佔北馬群島當中的一座島嶼。

理由也很簡單,充當進攻關島的跳板。

關島在北馬群島的南面,距離流黃島有一千多千米,所以從流黃島出發攻打管島的難度極大。

如果能夠攻佔一處前進基地,就容易多了。

因為帝國海軍沒有幾艘航母,進攻的時候肯定得高度依賴岸基航空兵,所以攻佔北馬群島的島嶼,更加能夠讓紐蘭當局相信,梁夏帝國已經下定決心要攻打管島,保不準還會提前趕來決戰。

紐蘭軍地以管島為基地,派艦隊在北馬群島與梁夏海軍交戰,避免在管島作戰。

這也很好理解。

換成帝國海軍,同樣會主動出戰,而不是被動迎戰。

此外,在西東望洋,管島是紐蘭海軍唯一的立足點,因此不管怎麼打,都要保護好管島上的基礎設施。

要是圍繞著管島打,得以艦隊為基礎。

可惜,紐蘭海軍同樣沒有多少主力艦。

東邊才是關鍵。

攻打威島!

在說到這裡的時候,白止戰著重強調,威島是一座孤島,離得最近的島嶼在南面幾百千米外,距離最近的有紐蘭軍隊駐守的島嶼就是西邊的關島與東北的中轉島,而且全都在一千千米之外。

直接一點,威島是易攻難守。沒有一支強大的艦隊,根本守不住。

正是如此,紐蘭海軍才沒有用心經營威島。

如果紐蘭海軍要想守住威島,就得出動以航母特混艦隊,也就得把倖存的“奮進”號派出來。

要是紐蘭海軍擔心戰敗,那就有可能放棄威島。

如果紐蘭海軍沒有打退堂鼓,就圍繞威島進行決戰。

按照白止戰的分析,只要這三路進攻取得成功,關鍵就是西路與東路,肯定能把管島變成紐蘭海軍的潰瘍。

只是,劉向真對白止戰的戰術分析提出了質疑。

拿什麼去攻打威島?

紐蘭海軍只有一艘航母可用,難道帝國海軍就有多的嗎?

此外,紐蘭海軍有兩艘小型艦隊航母,而帝國海軍除了毛病纏身的“橫江”號,就只有速度太慢的“海龍”號。

紐蘭海軍的那兩艘,怎麼說都還是速度不算太慢的艦隊航母,而“海龍”號只能算小型航母。因為速度慢,所以“海龍”號根本無法編入特混艦隊,也就沒辦法跟隨艦隊航母進行戰鬥。

讓“橫江”號冒險出征?

那麼,誰為其提供擔保?

或者說誰願意指揮這艘航母?

只靠一艘航母,憑什麼打下威島?

就在幾天之前,六局才獲得可靠情報,紐蘭海軍已經向威島增兵,還主要是航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