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不是好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雖然洛克共和國早已經戰敗投降,可是其在玄大陸北部的殖民政府還沒有歸降,而且洛克海軍的主力,也就是其陸心海艦隊的幾艘戰列艦都去了殖民地港口,而這些主力艦的歸屬問題一直備受矚目。
其實是殖民政府的官員還在觀望。
如果局面保持穩定,也許幾個月之後,這些戰艦會啟程返回洛克本土,然後聽從迢曼海軍的排程。
現在,顯然不大可能了。
只要羅利王國參戰,布蘭皇家海軍首先要做的,就是消滅那些停在玄大陸北部港口裡的洛克戰艦。
原因也很簡單,絕對不能讓這些戰艦落到迢曼海軍手裡。
羅利海軍就足夠強大了,如果加上洛克海軍的戰艦,布蘭皇家海軍在陸心海的霸權地位就會岌岌可危。
此外,布蘭皇家海軍還會把矛頭對準羅利海軍,爭取在迢曼海軍採取行動之前打垮羅利海軍。
迢曼海軍會作壁上觀嗎?
如果不會,迢曼海軍唯一能做的,其實就是把“宰相”號派出來,逼迫布蘭皇家海軍把重點放在本土。
或許,這正是迢曼海軍提出最快可以在11月讓“宰相”號出動,卻提議把行動推遲到明年上半年的關鍵所在。
說明白點,就是想讓梁夏帝國為“宰相”號的出擊行動買單。
單純從海軍的角度來看,這確實大有好處。
道理就是,布蘭皇家海軍需要對付洛克海軍的殘餘力量,需要在陸心海對付不算弱小的羅利海軍,還需要在北夕落洋上對付迢曼海軍,哪怕布蘭皇家海軍是全球第三,西大陸地區最強大的存在,也絕不輕鬆,肯定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自然沒辦法在此後的幾個月之內出兵梵炎洋。
放眼全域性,卻沒有任何好處。
原因只有一個:羅利王國以迢曼帝國附屬國的身份加入協約集團,其實是逼迫駱沙聯邦倒向同盟集團。
在某種意義上,羅利王國就是改變平衡的那個砝碼。
論軍事實力與工業實力,迢曼帝國其實比駱沙聯邦強大。
一直以來,維繫著西大陸戰略平衡局面的,其實是西邊的洛克共和國,即受洛克共和國牽制,迢曼帝國不敢把全部兵力用在東邊,也就難以對駱沙聯邦形成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略優勢。
在洛克共和國完蛋之後,維繫戰略平衡的成了羅利王國。
現在加上羅利王國,迢曼帝國就成了西大陸當之無愧的霸主!
現實一點,之前計劃用來對付羅利王國的80萬大軍會派往哪裡?
如果進軍玄大陸的作戰行動是由羅利軍隊承擔,迢曼陸軍的兩百多萬大軍,以及動員起來的幾百萬軍人的價值在哪?
肯定不會派去攻打布蘭王國,畢竟在無敵的迢曼陸軍前面還有一道幾十千米寬,只有海軍能跨過去的海峽。
駱沙聯邦肯定不會相信一紙盟約就能保得平安,何況還是隨時都能作廢的密約。
其實,還有一個關鍵點。
在沒得選的情況下,布蘭王國很有可能會做出重大妥協,把傳統實力範圍之內的波伊國讓給駱沙聯邦,甚至在梵羅地區做出類似讓步,比如割讓梵羅北部的阿漢高原,以換取駱沙聯邦反水,減輕自身的負擔。
真要如此,駱沙聯邦反水就成了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