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陸軍的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為所需部隊不多,也就3個裝甲師,而且有西狹夷國民自衛隊支援,所以薛遠征沒有反對,在討論結束前就做出決定,由彭懷勝去安排,調動作戰部隊與軍事物資,爭取在年內攻下皇都與東皇都。
要說,這也變相證明了一個傳聞。
帝國一直沒有攻滅狹夷皇國,就是為了在紐蘭聯邦出兵參戰之前,讓戰火延續下去。
如果狹夷皇國早早的戰敗了,帝國還有什麼理由繼續保持戰爭狀態呢?
其次就是西北方向。
廉旭升做了詳細的報告,給出的結論就是,如果與駱沙聯邦開戰,帝國陸軍現在的準備工作嚴重不足。
要說的話,就是交通條件太糟糕,鐵路與道路等交通基礎設施是嚴重不足。
在國界線東面,只有一條鐵路與一條公路,所能達到的最大運力,最多能支援一支規模在50萬左右的機械化部隊。
再多,就會因為後勤保障不力對作戰行動產生負面影響。
要命的是,如果機械化部隊只能依靠自身保障能力,最多能突擊200千米。
考慮實際情況,能達到150千米就不錯了。
原因就是,在國境線的西面,同樣只有一條鐵路與一條公路,而且幾座鐵路橋全都在駱沙軍隊的控制之下,公路的路況也很糟糕。只要駱沙軍隊炸斷一座鐵路橋,就能癱瘓整條鐵路線。
完全依靠公路運輸,裝甲部隊只能推進150千米到200千米。
此外還有,公路運輸的效率太低,必然會對裝甲部隊的推進速度產生影響,從而降低部隊的作戰效率。
不管怎樣,在大陸腹地作戰,肯定要面對這些問題。
當然,廉旭升明確提到,這些問題都能夠解決。
如果能夠透過突擊,攻佔由駱沙軍隊控制的鐵路橋,自然是再好不過。
依靠鐵路運輸,帝國陸軍的裝甲部隊能夠一路推進到烏拉山東面葉堡。
哪怕突擊行動失敗,讓駱沙軍隊炸斷了鐵路橋,只需要投入足夠多的工程部隊,在幾個月之內保證運輸通暢就行了。
關鍵,其實是時間。
用廉旭升的話來說,哪怕在盛夏開始之前,也就是6月上旬發動進攻,帝國陸軍也最多就只有5個月時間。必須在11月初打到烏拉山的東面,奪取進軍西大陸的橋頭堡,戰略意義巨大的葉堡。
如果沒能辦到,拖到了冬天,後果將難以設想。
不止是駱沙聯邦的冬天非常寒冷,在葉堡以東的廣袤平原上,就沒有一座能供大軍駐紮的大城市。
其實,連中等規模的城市都沒有,全是小城鎮。
也就是說,如果無法在入冬之前打下葉堡,又不肯撤退,那就只能在野外過冬。
先不說士氣會受到多大影響,苦苦煎熬幾個月,等春天來臨,得以疲憊之師去迎接養精蓄銳的駱沙大軍發起的反擊。
帝國陸軍再是厲害,恐怕也頂不住駱沙大軍的兇猛反擊。
要說,大陸腹地的嚴寒就能擊潰任何一支軍隊。
數千年來,就沒有軍隊在冬天跨過烏拉山,攻入西大陸。
幾十年前,始武大帝親率的帝國大軍,就是在葉堡城外受阻,結束了西征。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