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他倆根本就沒想過白止戰會被打垮。

戰鬥已經打響,現在停下來就是臨陣退縮。

其實,讓李傑與金洪擔心的是沒遇到敵人的主力艦隊與航母特混艦隊。

雖然按照計劃,如果在天亮之後依然沒有找到敵人,第43特混艦隊就得北上,去協助第42特混艦隊殲滅暴露了的四艘戰列艦,再全速向南航行,爭取在天黑前跟第21特混艦隊匯合。

從戰術上推測,如果紐蘭海軍的六艘戰列艦沒有在運輸船隊附近,那就有可能是在更南面的地方。

在理論上,這些戰列艦在入夜之後會向西航行,就有可能對前出的第21特混艦隊構成威脅。

現在的問題是,恐怕不會拖到晚上了。

等到天亮,之前已經出現的,在東面活動的那支航母特混艦隊就會出動艦載機。

因為已經全速前出,在四支特混艦隊裡面,第43特混艦隊在最東邊,所以有可能首先遭到攻擊。

說得形象一點,第42特混艦隊就是一面盾牌,而第43特混艦隊則是一把尖刀。

只要紐蘭艦隊指揮官不太笨,肯定會首先擋住這把尖刀。

哪怕第21特混艦隊派來戰鬥機,也未必能夠保得周全。

如果遇到了紐蘭海軍的主力艦隊,還要好一點。

只要第43特混艦隊被攔了下來,威脅自然就不存在了,也就不用立即出動艦載機發起打擊。

如果沒有遇到,那就麻煩了。

雙方艦載航空兵將圍繞第43特混艦隊打一仗,防守的一方肯定很難佔到便宜。

在跟金洪商量之後,李傑下令讓“旭海”號開啟了搜尋雷達。

只是,他沒有召回在前面開路的第43.2分隊。

接著,李傑聯絡了“北河”號與“南江”號的艦長,強調了基本交戰原則,儘量跟敵艦保持距離,充分發揮速度與火力優勢,避免跟敵艦進行近距離的炮戰,此外就是集中火力打擊威脅最大的敵艦。

做這個安排的時候,李傑有一種預感,六艘紐蘭戰列艦就在前方。

關鍵就是,紐蘭海軍不會放棄暴露了的四艘戰列艦。

哪怕那是四艘早已落後的老式戰列艦,可依然是戰列艦,在艦隊決戰當中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再說,那四艘戰列艦上有數千名紐蘭海軍官兵。

不管是誰指揮,都不會置幾千名官兵的生死於不顧。

這樣,就必須讓另外六艘戰列艦在東面打掩護,而且會趕在天亮之前部署到位,避免遭到第43特混艦隊夾擊。

果真如此,在天亮前後,也就是半個小時之後就會發現那六艘戰列艦。

如果六艘戰列艦在向西,或者是西南方向航行,那麼此時跟第43特混艦隊的距離肯定不會超過50千米。如果已經部署到位了,距離會縮短到40千米左右,與第43.2分隊的距離也就20多千米。

那麼在理論上,紐蘭戰列艦的雷達已經探測到了第43.2分隊的輕巡洋艦。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