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涉及另外一個問題。

帝國海軍沒有能與之對抗的戰艦!

原本隸屬於南方艦隊的十二艘老式戰列艦,有九艘已經打撈起來,只是全都在港口裡面維修。

樂觀估計,至少要三年才能全部修好。

能出動的,也就是原本隸屬本土艦隊,現在編在第四艦隊裡的四艘“龍興”級。

當然,帝國海軍不是沒有戰列艦。

還有四舊兩新,總共六艘快速戰列艦。

把六艘快速戰列艦算上,總共也恰好十艘。

其實,這也恰好說明了問題。

紐蘭海軍為何要在東望洋艦隊部署十艘戰列艦?

擺明就是衝著帝國海軍來的。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紐蘭海軍歐十艘戰列艦為船隊護航,帝國海軍要不要派遣以戰列艦為主的艦隊去攔截?

如果需要,出動幾艘戰列艦?

只出動四艘“龍興”級,那麼真要打起來,肯定會死無葬身之地。

把六艘快速戰列艦用上,就只能用重巡洋艦為航母提供防空掩護。

這樣一來,航母戰鬥群的防空戰鬥力必然大打折扣。

防空戰鬥力不夠強,在以四打五的戰鬥中,帝國海軍有多大勝算?

關鍵還有,紐蘭海軍佔據主攻的位置,而帝國海軍主守。

打與不打,以及怎麼打的主動權,在紐蘭海軍手上!

沒主動權,沒兵力優勢,連抗打擊能力都不足,這仗還有勝算嗎?

如果紐蘭海軍的東望洋艦隊傾巢而出,十艘戰列艦與五艘航母全部殺過來,帝國海軍將非常被動。

到時候別說去攔截運輸船隊,能阻止紐蘭艦隊前往狹夷皇國就不錯了。

如果對方指揮官不太差,帝國海軍恐怕是凶多吉少。

真要從戰術的角度出發,肯定要選擇先發制人。

可惜的是,這也是絕對不可能的。

討論到此,薛遠征沒有讓以劉長勳為首的海軍將領立即做出回答,給了白止戰他們更多時間。

接下來討論的,基本跟海軍無關。

紐蘭聯邦正式參戰,直接向梁夏帝國宣戰之後,布蘭王國也肯定會向梁夏帝國宣戰。

如何應對布蘭王國的威脅與挑戰?

因為海軍必須集中兵力應付紐蘭海軍,哪怕取得了大捷,也要到明年,才有能力派艦隊去梵炎洋,所以接下來的幾個月,也就是跟布蘭王國開戰的初期,梵炎洋方向就得靠陸軍擔綱了。

言外之意,是否要考慮進軍梵羅,在岡伽羅平原方向上開闢第二戰場?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