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準確統計資料,但是有理由相信,在6月到8月間,完整的到達東狹夷港口的貨輪,絕不會超過十艘,而且全都是5000噸以下,配備了大馬力發動機,專門用來走私偷渡的快速貨輪。

要速度不夠快,根本不可能突破第41特混艦隊的封鎖線。

兩個月才十艘貨輪,最多五萬噸物資,有啥用?

因為高強度的戰略轟炸,狹夷皇國的夏收幾乎絕產,根本沒有多餘的糧食,所以只是幾千萬人的吃飯問題,就非常嚴重。

要說的話,就是梁夏帝國提供的糧食援助,西狹夷政權才迅速控制了九島、四島與本島西部地區,獲得了當地民眾擁戴,在極短的時間之內鞏固了政權,還組建起了規模不小的國民自衛隊。

很多加入國民自衛隊的官兵,也就是衝這能吃一口飽飯去的。

從春季起,在東狹夷控制的地區,已經爆發了嚴重饑荒,成千上萬的人因為飢餓淪落為難民。

按六局提交的一份報告。

在東狹夷政權控制地區,大概有五千萬人,每天的最低糧食消耗量為25000噸。

哪怕限制供應,用野菜頂替,每天也需要15000噸。

也就是說,就算那十艘貨輪運載的全都是糧食,也只有3天的量。

在秋收前,東狹夷政權的糧食缺口至少為100萬噸。

因為秋收同樣不夠樂觀,哪怕不可能絕產,減產的風險也非常大,而且減產的幅度肯定不小,所以哪怕熬到了秋收,局面也不會好轉,反而會惡化。當冬天到來,連充飢的野菜都沒了。

同樣是根據六局提供的情報,東狹夷地區的饑荒已經非常嚴重了。

別說是小地方,即便是在東皇都,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餓死,很多是走著走著就倒在了路邊,然後就再也起不來了。

在一些偏遠的地方,已經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

按紐蘭報紙刊登的訊息,在本島北部地區,因為嚴重的饑荒,饑民為活命,甚至悄悄的易子相食。

部分地區還爆發了動亂,只是沒公開報道罷了。

為了阻止難民逃往國民自衛隊控制的本島西部地區,東狹夷軍隊拉起了鐵絲網,就差沒用上機關槍了。

空前嚴峻的饑荒已經讓狹夷皇國不足為懼。

即便狹夷本土的戰爭還沒有結束,而且看上去也不會在短期之內結束,苟延殘喘的東狹夷政權也不再具有威脅。哪怕有威脅,也要首先過了長泣政權這一關,很難對梁夏帝國產生影響。

如果說一定有什麼需要顧慮的話,也只是紐蘭聯邦在參戰後,會不會向東狹夷政權提供援助。

其實,這個問題同樣不需要擔心。

是紐蘭聯邦援助東狹夷政權方便,還是梁夏帝國援助西狹夷政權方便?

只是海運里程,雙方就沒辦法比。

紐蘭聯邦真打算援助東狹夷政權,狹夷就將成為紐蘭聯邦的泥潭。

再說,不管紐蘭聯邦打算做什麼,也要首先在東望洋上擊敗梁夏海軍,然後才能讓運輸船隊前往狹夷。

再退一步,雙方都提供援助,那麼不管打成什麼樣,死的也是狹夷人。

可見,狹夷皇國哪怕仍然在苟延殘喘,也只是苟延殘喘。

狹夷皇國已經戰敗,針對狹夷皇國的作戰行動,在西狹夷政權的國民自衛隊登上本島的那天,就已經宣告結束。